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過去我們對香水的認知,多半與「吸引力」連結,出門前噴一點,是為了好感、為了在眾人之中留下記憶,那時候,香水是社交的語言,是「讓別人記住你」的氣味名片,但對Z世代來說,香水早已從外在表演,轉化為一種內在情緒的調頻工具,不再只是吸引目光的煙霧彈,而是自我感受的安定劑,從裝飾自己,變成照顧自己;從期待被看見,變成願意安靜地陪伴自己。
我們不再問「這瓶香水好不好聞」,而是問:「這瓶香,聞起來像不像我今天的心情?」
在氣味中與自己相處,或許才是Z世代使用香氛的真正理由。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認識三種正在崛起的「新香氛美學」:情緒香水、療癒系氣味與記憶型香氣,看看香水如何從社交語言,轉變為內在平衡的日常儀式。
Z 世代對香水的偏好,正從單純的「花果香」或「木質香」等氣味分類,轉向「情緒導向」的選擇語言,可能更傾向於說:我想找一種讓人安心的味道、我今天需要讓我勇敢的香氣、我想要一點像海風的自由感**。**
這些語言的背後,是一種很 Z 世代的內在覺察,他們熟悉心理學、談情緒韌性、閱讀身心療癒的書,也更擅長問自己:「我今天需要什麼能量?」而香氣,成為回應這個問題的載體。
Z 世代是一群「從自己出發」的生活實踐者,高度內省,熟悉情緒語言,也習慣從內在需求決定日常選擇,這種心理狀態,也反映在香水使用的幾個轉向趨勢中:
過去,香水被視為「讓人留下印象」的配件,但現在,更多人把它當作一種「感官自我照顧」,它是一天的開始儀式、情緒安定的暗號、夜晚關燈前的安心感。
品牌再也不是第一吸引點,香氣能否說出我心情才是,注重感覺及敘事面。
Z 世代偏好的香氛,常常是低調的、不張揚的,甚至別人聞不到也沒關係,這不是不在乎香,而是終於把焦點從外界拉回了自己。
這類香氛以「情緒療癒」為定位,主打「氣味能改變情緒狀態」,設計上偏好使用天然精油、柔和調性,讓氣味與神經系統連結,幫助舒壓或提升情緒,這類香水多結合植物精油與香氛心理學,香味設計從「性感」轉為「平靜/專注/喜悅」等情緒狀態。
代表品牌:Abel、Aesop、APRILSKIN mood perfume、Phlur
不再強調「濃烈的留香」來達到長效留香,而是偏向某種氣味,在於「聞到那一下」,心就靜了,許多品牌將香水概念拉近生活,例如「像剛洗完的棉被」、「剛打掃完的房間」、「陽光灑在木地板上的味道」等。
代表品牌:nonfiction、Mad et Len、Diptyque
這類香水以「喚起特定記憶」為主軸,品牌設計上也更具敘事感:「第一次約會的雨天」、「婚禮的那一天」,聞香即情緒回到過去,是很強烈的「感官敘事」,它不只是香,而是一本打開的回憶日記。
代表品牌:Maison Margiela Fragrances、27 87 Perfumes、L’Orchestre Parfum
如果說香水曾是一種社交語言,那Z世代正在用它成為一種情緒日記,懂得打造「只為自己存在」的感官世界,無論今天有沒有人約會、見什麼人,我都可以為自己噴上一滴讓我安心的香,香氣,是一種日常的內在回應方式,它不像 IG 發文那麼高調,也不像衣著那樣容易被看見,但正因為如此,它最誠實,也最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