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臺北白晝之夜:從一數到十,藝術降落圓山

當夜幕降臨,藝術回到記憶的起點

2025《臺北白晝之夜》(Nuit Blanche Taipei)將於 11月1日下午2點至11月2日凌晨2點 盛大登場。

今年邁入第十屆,以「HiStory」為主題,回到擁有深厚文化紋理的圓山地區,從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臺北廣播電台圓山坑道花博公園,一路延伸至臺北市立美術館金車藝文中心,讓整座城市在夜色中被藝術重新編碼。

今年匯聚60+件藝術創作、100場演出,融合光影、聲音、行為、劇場與科技藝術,邀請每個人成為說故事的人,在歷史與當代之間共構臺北的記憶。

這不只是展覽或演出,而是一場與城市共呼吸的實驗。
— 白晝之夜藝術總監 黃彥穎

主題概念【Hi Story】:打開歷史,向城市說聲嗨!

「HiStory」同時意味「History」與「Hi, Story」,象徵與城市對話、與時間共鳴的雙重語境。

主視覺由藝術家 陳敬元 繪製,以浪漫主義筆觸融合超現實構圖;設計師 江忠倫 則以 DNA 雙螺旋為靈感設計標準字,象徵歷史與記憶的延續,而「10」化為視覺符號,紀錄白晝十年的創作篇章。

Leaking
《2025臺北白晝之夜》主視覺

法國策展連線:酷兒舞廳 × 幻視藝術

今年白晝再度攜手法國在台協會,邀請前巴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 Kitty Hartl 擔任客座策展人,帶來兩大亮點:

  • Lasseindra Lanvin《風革線上 – Scent of Fabrics》
    由巴黎 Ballroom 傳奇人物 Lasseindra Lanvin 攜手台灣 Vogue 團隊登場,首度於台北舉辦 French Voguing Ball 大賽,融合舞蹈、時尚與身體政治,綻放多元認同的自由能量。
  • Pierre Delavie 《幻視建築》
    以幻象建築著稱的法國藝術家 Pierre Delavie,將為台北打造獨家錯視作品,結合 Voguing Ball 舞台,讓觀眾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共創城市風景的行動者。

五大策展主題:穿越夢境與歷史的感官旅程

藝術總監 黃彥穎 與表演總監 鄭伊雯 聯手策劃,構築五大主題場域——「時間切片、歷史迴聲、夢的蟲洞、觀看變奏、綻放場域」,以裝置、劇場與聲光實驗編織出十二小時的沉浸式體驗。

✧ 亮點一|圓山坑道開箱:夢的蟲洞

首度開放戰備空間「圓山坑道」,打造沉浸式環境劇場《夢的蟲洞》,由多位藝術家與表演者接力呈現夢與歷史的交錯維度。

穿越蜿蜒的地下通道,看見光、聲與投影構築出的潛意識世界。走出坑道時,現實反而顯得遙遠。
(此展區採預約報名制)

1009 Accupass Banner 台通 坑道
圓山坑道《夢的蟲洞》

✧ 亮點二|聲光摩天輪《光電獸#45-請支援收音》

今年最大亮點之一,由藝術家 姚仲涵 與全聯實業合作打造大型聲光裝置,將摩天輪變成會「回應聲音」的電光巨獸。

摩天輪前方將設置麥克風採集現場民眾的發聲,隨著聲音的大小變化,摩天輪也將產生不同的聲光效果。

每個人的聲音都成為相互的邀請,也成為啟動藝術作品的能量,讓城市的脈動在夜色中成為共鳴的樂章。

全聯贊助 姚仲涵 《光電獸45-請支援收音》
姚仲涵 《光電獸45-請支援收音》

向記憶致敬的創作旅程:從神社到兒童樂園

將昔日的兒童樂園轉化為時光軸場域,在夜色中開展一段奇幻的藝術之旅。

讓這座曾承載無數記憶的遊樂場再度轉動起來,穿越日治時期的國族儀式場域,喚起跨世代的共感童年。

黃贊倫《神轎》
藝術家黃贊倫的裝置作品《神轎》

融合台式信仰與日治時期神社意象,呼應地緣上的文化與心理象徵。

藝術家石孟鑫的《門柱燈》

取樣80、90年代台灣別墅、廠區出入口常見的球燈意象來致敬臺灣神社表參道的石燈籠。

石孟鑫《門柱燈》
江忠倫x林建志《黑夢—狛犬》
藝術家江忠倫與林建志的《黑夢—狛犬》

從圓山大飯店下的石獅文化延伸,作品可拆解重構讓民眾現場互動,對話現代記憶與日治殘跡。

藝術家尹子潔《仙女圈》

菇菇們自己形成的圓圈,傳說是仙女聚會的痕跡。以自然生態隱喻萬物共生的秩序,邀請觀者一同夢遊仙境。

尹子潔《仙女圈》 蘑菇自然生長形成的圓圈,被稱為仙女圈,相傳是仙女夜晚聚會的地方,象徵神秘與幸運
廖建忠《運轉生活的終點站—旋轉木馬》
藝術家廖建忠《運轉生活的終點站》

那些你以為已經停止運轉的生活夥伴,在今晚再度啟航,載著民眾尋找童趣的玩心,慢慢抵達反思物質文明的終點站。

藝術家李珮瑜《請你喝杯》

則透過與觀眾以物易物的形式回望圓山貝塚文化的聚落景觀,在實際參與藝術行動的過程中摸索體驗歷史的姿態。

李珮瑜《請你喝杯》
蔡文章x賴彥均《一首歌掉在了地上》 8 張床墊如墜落地球的音符,炫彩布料隨光影與觀眾互動,共同重塑作品樣貌。
藝術家蔡文章與賴彥均《一首歌掉在了地上》

以改造床墊變成能發出音符的柔軟鍵盤,引導觀眾想起那些出遊的夜晚,因期待而不捨入睡的內心雀躍。

藝術家吳聯吟《迷幻山林—另存新檔》

融合舊樂園的假山造景,透過斑斕的彩燈以及金屬的反射,在傳統山水的意象中打造出新意,讓觀眾彷彿存在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昨日世界。

吳聯吟《迷幻山林—另存新檔》 光在金屬表面流動,化為山石的水墨皴法,描繪出虛實交錯的昨日世界

跨界共振:三大藝術盛事同場登場

今年秋天,白晝之夜 × 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 數位藝術節 三展首次聯手,從 10 月起,圓山成為城市的「能量核心」,藝術滲入生活,共同打造「城市即舞台」的藝術能量場。

  • 晴光商圈變成露天舞台
  • 金萬萬名店城成為行為展場
  • 冰淇淋店、咖啡館、酒吧成為劇場據點

聲音藝術Podcast、推理走讀、Red Bull街頭藝術舞台FreeS藝術入店計畫,藝術從街頭蔓延到隧道,從光影到聲音,藝術滲進城市的縫隙,讓每一個路人都可能是作品的一部分。

2025數藝節 Kv定稿 Rgb 橫式
2025臺北數位藝術節—層疊的海平線
  • 展期:2025/10/25–11/9(每週一休館)
  • 地點:大稻埕碼頭廣場、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廣告x2 2025臺北地景藝術季視覺 960x600px
2025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浮島光景
  • 展期:2025/10/17–11/9
  • 地點:圓山花博公園及捷運圓山站玉門街沿線

從白晝到夜,從歷史到未來

十年來,白晝之夜不只是展演活動,而是一場關於城市記憶、藝術共感與自由精神的實驗。

在不同的城市角落,它曾出現、也曾消失,而真正不變的,是那份讓城市自由呼吸的勇氣

Intw舞影工作室|《narcosis》 靈感來自航海經驗,舞蹈引領眾人潛入史前大湖泊。匐行、搖浪、氮醉與私語,描繪人與環境的共生矛盾。
Intw舞影工作室|《narcosis》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再拒劇團 《如如在耳》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再拒劇團
《如如在耳》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
躍演|《雙十夜曲:城市與釧兒的十年之歌》
躍演|《雙十夜曲:城市與釧兒的十年之歌》

當夜空亮起、摩天輪轉動、音樂響起,我們或許都在尋找那個能與自己對話的時刻。

白晝不只是夜裡的活動,而是城市醒著的證明。

11 月 1 日夜晚,當燈光再度點亮圓山,讓我們一起說聲「Hi」,一起書寫屬於臺北的故事。

📍活動資訊

  • 活動名稱|2025臺北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Taipei
  • 時間|11/1(六)14:00-11/2(日)02:00 (免費入場)
  • 地點|圓山地區(圓山公園、臺北廣播電台、圓山坑道、花博園區等)
  •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官方資訊|FacebookInstagram
  • 資料提供|集智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