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當夜幕降臨,藝術回到記憶的起點
2025《臺北白晝之夜》(Nuit Blanche Taipei)將於 11月1日下午2點至11月2日凌晨2點 盛大登場。
今年邁入第十屆,以「HiStory」為主題,回到擁有深厚文化紋理的圓山地區,從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臺北廣播電台、圓山坑道、花博公園,一路延伸至臺北市立美術館與金車藝文中心,讓整座城市在夜色中被藝術重新編碼。
今年匯聚60+件藝術創作、100場演出,融合光影、聲音、行為、劇場與科技藝術,邀請每個人成為說故事的人,在歷史與當代之間共構臺北的記憶。
這不只是展覽或演出,而是一場與城市共呼吸的實驗。
— 白晝之夜藝術總監 黃彥穎
「HiStory」同時意味「History」與「Hi, Story」,象徵與城市對話、與時間共鳴的雙重語境。
主視覺由藝術家 陳敬元 繪製,以浪漫主義筆觸融合超現實構圖;設計師 江忠倫 則以 DNA 雙螺旋為靈感設計標準字,象徵歷史與記憶的延續,而「10」化為視覺符號,紀錄白晝十年的創作篇章。

今年白晝再度攜手法國在台協會,邀請前巴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 Kitty Hartl 擔任客座策展人,帶來兩大亮點:
藝術總監 黃彥穎 與表演總監 鄭伊雯 聯手策劃,構築五大主題場域——「時間切片、歷史迴聲、夢的蟲洞、觀看變奏、綻放場域」,以裝置、劇場與聲光實驗編織出十二小時的沉浸式體驗。
首度開放戰備空間「圓山坑道」,打造沉浸式環境劇場《夢的蟲洞》,由多位藝術家與表演者接力呈現夢與歷史的交錯維度。
穿越蜿蜒的地下通道,看見光、聲與投影構築出的潛意識世界。走出坑道時,現實反而顯得遙遠。
(此展區採預約報名制)

今年最大亮點之一,由藝術家 姚仲涵 與全聯實業合作打造大型聲光裝置,將摩天輪變成會「回應聲音」的電光巨獸。
摩天輪前方將設置麥克風採集現場民眾的發聲,隨著聲音的大小變化,摩天輪也將產生不同的聲光效果。
每個人的聲音都成為相互的邀請,也成為啟動藝術作品的能量,讓城市的脈動在夜色中成為共鳴的樂章。

將昔日的兒童樂園轉化為時光軸場域,在夜色中開展一段奇幻的藝術之旅。
讓這座曾承載無數記憶的遊樂場再度轉動起來,穿越日治時期的國族儀式場域,喚起跨世代的共感童年。

融合台式信仰與日治時期神社意象,呼應地緣上的文化與心理象徵。
取樣80、90年代台灣別墅、廠區出入口常見的球燈意象來致敬臺灣神社表參道的石燈籠。


從圓山大飯店下的石獅文化延伸,作品可拆解重構讓民眾現場互動,對話現代記憶與日治殘跡。
菇菇們自己形成的圓圈,傳說是仙女聚會的痕跡。以自然生態隱喻萬物共生的秩序,邀請觀者一同夢遊仙境。


那些你以為已經停止運轉的生活夥伴,在今晚再度啟航,載著民眾尋找童趣的玩心,慢慢抵達反思物質文明的終點站。
則透過與觀眾以物易物的形式回望圓山貝塚文化的聚落景觀,在實際參與藝術行動的過程中摸索體驗歷史的姿態。


以改造床墊變成能發出音符的柔軟鍵盤,引導觀眾想起那些出遊的夜晚,因期待而不捨入睡的內心雀躍。
融合舊樂園的假山造景,透過斑斕的彩燈以及金屬的反射,在傳統山水的意象中打造出新意,讓觀眾彷彿存在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昨日世界。

今年秋天,白晝之夜 × 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 數位藝術節 三展首次聯手,從 10 月起,圓山成為城市的「能量核心」,藝術滲入生活,共同打造「城市即舞台」的藝術能量場。
從聲音藝術Podcast、推理走讀、Red Bull街頭藝術舞台到FreeS藝術入店計畫,藝術從街頭蔓延到隧道,從光影到聲音,藝術滲進城市的縫隙,讓每一個路人都可能是作品的一部分。


十年來,白晝之夜不只是展演活動,而是一場關於城市記憶、藝術共感與自由精神的實驗。
在不同的城市角落,它曾出現、也曾消失,而真正不變的,是那份讓城市自由呼吸的勇氣。



當夜空亮起、摩天輪轉動、音樂響起,我們或許都在尋找那個能與自己對話的時刻。
白晝不只是夜裡的活動,而是城市醒著的證明。
11 月 1 日夜晚,當燈光再度點亮圓山,讓我們一起說聲「Hi」,一起書寫屬於臺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