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之前,你要先成為自己|《B等生》AC 的Skool 社群實驗與創作者宇宙

在自媒體的浪潮裡,許多人急著開始創作,卻不見得知道「為什麼要在社群上表達自己」。

而 AC 的故事,或許能讓我們重新思考:創作不是上趕著趨勢,而是找到一種更接近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力量去吸引世界

家庭給的不是壓力,是品牌思維

AC 從學生時期開始經營 Podcast。

那時候,他還沒想過自己會成為華人創作者中,把 Skool 玩到全球前五的其中一位。

只是一路走來,他確定了一件事,如果體制給不出答案,那就透過創作與實驗找出自己的方式。

他始終相信:「The moment you stop learning, the moment you stop earning.(當你停止學習,你也停止賺取收入)」

而在《Hit me up! 下班打給我》的訪談中,他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卻藏著他一路走來的選擇:

在體制內搞砸學業,在體制外專注創業。

所以即便學業不順,人生也不會被宣判失敗。

因為他清楚知道,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不是一張成績單定義的,而是需要自己負起責任。

這也是源自於他從父親那裡聽到的始終是一種責任感:「你自己就是品牌。」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把「當責」這件事提前放在他的人生前方:「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能撐起那個樣子。」

這些信念後來都成為他投入創作、經營社群時的底層支點。

S 186040335

Skool:不只是平台,而是一個容納熱情的空間

AC 會進入 Skool,其實源於他長期觀察歐美創業者。

當他看到 Alex Hormozi 的思維方式,他意識到 Skool 可能是下一個讓創作者真正建立價值的地方。

因為他看見的不是單純的平台,而是一個能把工具、教學與遊戲化整合起來的生態系。

在 Skool,內容不是單點發布,而是能形成脈絡,能讓人與人之間建立共識。因此 AC 開始用它創立 《B 等生》

雖然在他初期並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但他看見未來的核心是「Community」,一種以價值交換為中心的社群生態。

他靈活借用了「黑手黨」的精神,他不靠聲量,而靠共識與彼此間的凝聚。也正因如此,這個社群從零,慢慢地長成六千人的宇宙。

峇里島停電事件則讓他真正理解 Branding 的力量

真正的社群不是 Leader 帶著走,而是 Leader 不在,它也照樣能跑。而那就是 Branding。

成長很慢,但瞬間發生

AC 在訪談中說了一句話:

“Nothing happens at all, but it happens all at once.”

(完全沒發生什麼,但卻又在一瞬間全部發生。)

前六個月,他的 Skool 社群始終不到 500 人。他沒有焦慮,也沒有急著求速效。

因為他知道,那是一段「發酵期」,當價值的累積到達某個臨界點,它會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發。

後來的 OMA(One Man Army)競賽,使整個社群被看見,也讓成長迅速浮現。每一次加速,其實都是長期累積的自然結果。

比起爆發式的流量,AC更看重的是創作帶來的複利效應,以及如何建構與經營自己的內容。

創作是一種回到內心的練習

在協助創作者的過程中,AC 見過最多的,是「中途放棄」。

這並不是因為做不出內容,而是不知道熱情是否還在。就像近日宣布停止的《JOE是要對決》,在別人看來是不告而別,但對創作者本人,可能是一段必須經過的轉換。

但是AC分享,創作不該像交功課,應該是好玩的,是一個能表達自我的地方,是一個能「更接近自己、能夠表達個人想法」的方式。

他也始終相信,當找回內在的興趣與好奇,創作就能再次流動。

Skool Games:12 天調整定位,一路打進全球前五

這段旅程足以成為代表案例。

AC 幾乎沒有事先準備,就投入 Skool Games,在短短 12 天內不斷直播、調整、試驗。

到最後三天,定位突然扣上,然後一路衝進全球前五。

他的思維很簡單:

不是你準備多久,而是你是否找到對的方向。

2405140039 1 0

成為品牌之前,你要先知道自己想過什麼生活

在許多創作者焦慮於演算法、流量、短影音時,AC 卻把焦點放回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你想要怎麼生活?

並不只是「想做什麼內容」,而是更關注在「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生活不是一下子找到使命,而是:先知道你不想要什麼,再慢慢走向你天生適合的方向。

當你能回答這件事,你的創作就不再依賴潮流,而是由內在動機推動。那種力量比較慢,但更穩定、更長久。

延伸推薦:從你的人生經驗、天賦技能對齊你的內在頻率,找到你與生俱來的天命事業

第五屆TES顧問技能培訓即將開課,立即點我試看課程內容

新世代的創作者不追求爆紅,而是建造品牌宇宙

AC 認為,未來的創作者不是靠一則爆紅影片,而是靠一致的美學、穩定的價值觀,吸引同頻的人靠近。

就像宇宙有它自己的重力場。

你不需要喊得最大聲,只要你足夠真實,就會有人感受到。

而他現在正在做的,就是建立一個屬於他的「品牌宇宙」:吸引同樣的價值觀與頻率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創作、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