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從《混沌少年時》看Z世代愛情焦慮,為什麼滑IG、TIKTOK讓你越來越沒自信?

Netflix熱門影集《混沌少年時》自三月上架以後引起廣大關注,看似精鍊的四集短集數篇幅,實際追起來卻相當沉重與漫長。該劇圍繞在一起13歲少年艾迪·米勒謀殺謀殺女同學凱蒂·倫納德的案件,從警察破門而入將艾迪拘留、深入校園調查,到心理師進行犯案評估的過程,慢慢抽絲剝繭,揭開比找到兇器與犯案動機背後,更深層校園霸凌、非自願單身(Incel)、感情焦慮與自我價值感低落等議題。

影集中的少年艾迪,他雖外表纖瘦、陰柔,但他就如同同齡的同學一樣,渴望擁有女朋友、在社群平台上會追蹤喜歡的人。然而,當他被貼上了「Incel」的標籤,被陽剛男性與典型女性集體排斥,他的自我配得感逐漸瓦解、焦慮與孤獨逐漸擴張,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根據美國國家社交焦慮中心(NSAC)統計與報告顯示:有高達60%的Z世代(出生於1997–2010年間)認為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焦慮,而「社交焦慮」尤為困擾生活。究竟Z世代的人際關係出了什麼問題?社群媒體又是如何影響Z世代的感情與社交觀?讓我們透過《混沌少年時》來剖析Z世代愛情焦慮的主因。

延伸閱讀>>焦慮自救指南│學會縮短「今天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之間的距離

愛情焦慮背後,其實是自我價值感低落

Z世代作為數位原住民,從小便活在爆炸的網路資訊與華麗的社群表象之中。對Z世代而言,焦慮已經不僅僅是「沒人愛」,而是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

在《混沌少年時》,臨床心理師布萊妮與艾迪的訪談中,揭示了深藏在Z世代心底的脆弱情感。當布萊妮問道:「你喜歡凱蒂嗎?」、「你喜歡你IG中追蹤的那些女性嗎?」艾迪的神情變得侷促且不安,彷彿一旦承認,自己便成了被取笑的對象。而隨著布萊妮深扒出艾迪在邀約凱蒂約會破局,甚至受到了凱蒂的鄙視與嘲弄的經歷,艾迪終於控制不了情緒,積壓在內心深層的「我比不上他人」「因為我長得醜,所以配不上愛」的自卑感化為憤怒,席捲爆發。

這樣的自卑與無力,不只存在於艾迪的故事中。而是蔓延在整個Z世代族群中,那些嘲諷、比較、冷漠的互動與言語,在日積月累中交織成無形的焦慮網。

而社群上無孔不入的貼文與訊息,和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的生活分享,更加速了焦慮之網的擴張,讓本就低落的自我配得感逐漸被侵蝕殆盡。

越滑越焦慮,社群媒體如何擊垮Z世代的愛情自信?

從《混沌少年時》看MZ世代愛情焦慮,為什麼滑IG、TIKTOK讓你越來越沒自信?
當Z世代在Instagram 和TikTok使用上所花費的時間越長,越可能導致焦慮與憂鬱問題。/ 圖源:CANVA

隨著Instagram、TikTok、Threads等網路社群平台越來越流行,這些平台除了成為Z世代年輕人日常溝通的工具,也演變成年輕族群了解同儕與外界生活的櫥窗。看似平常的隨手一滑,卻可能在無形中累積了各式各樣的焦慮,也可能讓你越滑越孤獨。

1. 視覺焦慮:社群上,每個人都比我漂亮與幸福?

正如同前文所運用的形容,社群僅僅是「櫥窗」。大多的社群貼文都是美化包裝過,並可能帶有「超越現實」濾鏡的展示結果,例如:有些人只在社群上曬恩愛、分享自己的漂亮自拍等,社群展示的僅是部分真實,而非全部。

根據當代心理學研究〈Instagram使用與社會比較、自尊與情緒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從Instagram使用成癮者來看,社會比較與負面情緒呈正相關。」當Z世代過度關注社群媒體上華麗的表象,便很容易產生比較心理,而比較心理所產生的嫉妒、失落、憤怒,都將讓個人與群體間產生隔閡,讓個體變得更加孤獨。

延伸閱讀>>容貌焦慮綁架了你的自信?4 個練習心法+3 本療癒書單,重新愛上真實的自己

2. 成就感焦慮:別人已幸福,而我卻是魯蛇?

社群媒體容易帶給人「錯失恐懼症」(FOMO),當Z世代的年輕人在IG、TikTok滑到同學或是同齡人談戀愛、出遊的貼文,便容易產生一種被孤立、錯過連結的的空虛感。

隨著錯失恐懼逐漸擴張,久而久之便損害到自尊心與配得感,甚至加深了自己是「失敗者」的信念。如同劇中的艾迪,雖然追蹤了許多心儀的社群帳號,卻覺得自己「不配」與他們當朋友、「不配」喜歡這些人,也覺得同儕並不會喜歡自己。

3. 掉進演算法陷阱:你越焦慮,被推更多焦慮內容

而除了比較心理與錯失連結所帶來的焦慮感,千萬別忘了社群媒體會跟著使用者的習慣來推播內容。當一個人開始點擊或停留在焦慮、失戀、孤獨、失敗者等主題貼文與影音時,社群平台便會推薦更多相類似的內容給使用者。

已處於焦慮的漩渦的使用者,在演算法機制的推波助瀾,便可能更加無力,加劇負面的循環。

如何在社群時代,找回愛自己的能力?

在社群時代,愛自己從來不是為了展示或比他人耀眼,而是學會在充斥比較的洪流中,安住自己的內心、穩住自己的步伐。

《混沌少年時》讓我們看到,當一個迷茫的少年渴求從他人身上得到對自我的肯定,但當他人僅投以惡意眼光,最終換來了自我價值的瓦解。面對鋪天蓋地的社群訊息、滑過無數精心修飾的社群貼文,比起迎合標準、追逐他人所追逐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好好認識自己,愛己所愛。適時放下手機、遠離社群,絕對能讓人找回更多內在的力量。

值得稍稍欣慰的是,在劇情的尾聲,艾迪選擇了承認犯行,選擇不再勉強自己符合陽剛的標準,重拾熱愛的畫畫;而艾迪的父母也選擇誠實面對過去的親子關係,並且選擇不苛責自己與艾迪。

也許真正的愛,是即使身處震耳欲聾的社群喧囂,仍能為自己保留一片安靜的淨土,保有聆聽自我的空間。真正的愛,是你先懂得愛自己,相信自己無條件值得被愛,且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與認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