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物觀察到品牌共鳴:《創意細物指南》Wawa教你如何在日常找到爆款靈感

當問題出來時,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這次《Hit me up! 下班打給我》邀請到新書《創意細物指南:行銷時代讓你脫穎而出的關鍵能力》的作者 Wawa,帶我們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細物」開始,聊聊創意社群經營與品牌內容行銷的靈感來源。

好問題,才有好答案

Wawa在訪談中提到:「好的問題,通常都已經蘊含了一定程度的答案。」

在創意發想過程中,懂得「提問」比單純追求靈感更為關鍵。只要會問問題,就能一步步找到Insight,將零散的靈感組織成具邏輯的創意策略。

品牌想要製作有共鳴的內容,與其強調炫技式的創意,不如專注於:

實用情境(Occasion)+情緒價值(Why)

當消費者在某個時刻真正感受到「原來我需要」,才會真正主動靠近品牌。

Dscf4675

創意細物,是生活的放大鏡

在日更一年後他的最大體悟是:「產出的厲害並不是重點,而是吸收變得更厲害。」

當在思考明天要發什麼內容的同時,就會自然而然開始對生活的細節更加敏感,這些微小觀察,往往才是能夠影響話題的關鍵。

而對於「數字焦慮」,Wawa也給出一個直擊內心的建議:

數字會帶你去到消費者喜歡的地方,但被數字綁架,反而會迷失真正的自我。

所以他也分享自己後來的發文心態是:「發完文之後,就不再理會那篇文章。」不執著於短期數據,而是專注於長期價值的累積。

創意與銷量的平衡心法

在社群經營與品牌行銷之間,「流量」與「銷量」常常成為拉扯兩端的難題。

對此,Wawa分享到廣告如果只是追新話題,很容易被遺忘。

但社群必須持續ON在新話題上,同時也要有破圈的能力。不過,想要破圈,就得做好接受反面聲音(酸民)的心理準備。

「天生沒創意」是迷思,真正的創意來自提問力

針對許多人認為「自己天生沒創意」的迷思,Wawa一針見血地指出:「創意不是需要必備什麼特質,而是你有沒有善用自己的特質。」

所謂「會創意的人」,本質上都是會提問、會自問自答的人。

品牌要找到真正打動人的內容,應該先從客戶身上問問題,再反向歸納出策略。

舉例來說:「今天中午吃什麼?」這個簡單問題,就能延伸出「想吃什麼?不想吃什麼?昨天吃過什麼?」…這樣的提問過程,就是創意產生的起點。

落實到社群創作:把視角從創作者轉向消費者

如果你在社群創作時卡關,Wawa建議:「試著將視角轉到消費者身上。」

不再糾結於「我想分享什麼」,而是去思考「他們在什麼情境下會需要我?」

而犯錯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不要因為怕錯就不行動,「只要變得越來越好就可以了。」

在創意發想的過程裡,Wawa也分享了他的三大會議心法:

  1. 以量取勝: 敢說話,敢表達,因為經驗來自於失敗,而不是等待完美才開始。
  2. 善用創意工具: 不靠靈感等天上掉下來,而是透過系統性工具輔助發想。
  3. 主持人角色關鍵: 一場順利的創意會議,主持人不應該一起下場發想,而是負責「抓住討論方向」,讓團隊氣氛活絡並聚焦在議題上。
Img 4206

結語:創意細物,才是影響品牌共鳴的起點

創意從來不是突如其來的閃光,而是來自於日常細物的持續積累。

Wawa 用新書《創意細物指南》讓我們看見:

與其追求華麗的表面,不如回到「生活場景與情緒價值」的初心,才能創造真正走心的內容共鳴。

立即收聽這集充滿歡樂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