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了沒|畢業等於找工作?創業 vs 就業,哪條路更適合你?

畢業季來了,你是否也陷入了「 畢業=找工作 」的焦慮迴圈?打開求職網站投履歷、準備面試、等待錄取通知…這套標準流程,彷彿告訴你:畢業後,找份正職工作才是唯一出路。但等等,誰說畢業後只能乖乖當上班族?

作為一個「 不按牌理出牌 」的過來人,我認為:職涯從來不只有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回想當年,畢業沒多久就選擇創業這條路,那個年代沒有現在這麼多創業資源,也沒有自由接案、遠距工作這些彈性選項,只有滿腔熱血和一點點不怕輸的勇氣。但也正是這段「 非典型 」的旅程,讓我真正認識了自己、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如今,創業門檻大幅降低,就業型態也變得更加多元:上班族、斜槓創業、自媒體經營者、數位遊牧、遠距工作……等新興工作模式正在重新定義「 上班 」的意義。但選項越多,焦慮也可能越深,面對如此多元的選擇,你真的了解自己適合走哪條路嗎?

今天結合我的創業與職涯經驗,透過三個比較,協助你釐清自己適合走哪條路,創業 or 就業,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不同的人生體驗。

創業 vs 就業:到底該怎麼選?

先說結論: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人的個性、能力與資源不同,選擇的方向也會截然不同。但透過明確的比較,你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目前的狀態,適合哪一條路。

Pexels Divinetechygirl 1181345 1
圖說:創業要有極高的抗壓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收入與穩定性:你追求穩定,還是願意承擔風險?

▎創業路:高風險高報酬,收入波動大但天花板高

選擇創業,意味著你必須承擔極高的不確定性。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新創公司在五年存活率僅有 1%,這個數字或許看起來有些殘酷,但換個角度想,成功創業家收穫的不只是金錢,而是個人成就感人生自主權的巨大滿足。

創業初期,你可能會面臨收入不穩定、工作時間超長、心理壓力龐大等挑戰。這些我都親身經歷過,尤其在18年前那個創業資源相對匱乏的環境中,每一天都是生存挑戰。但正是這些看似痛苦的過程,讓我培養出強韌的抗壓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天生具備冒險精神,享受挑戰未知的刺激感,那麼創業可能正是你發光發熱的舞台。

▎就業路:穩定成長可預期,風險相對較低

相對來說,選擇就業能提供穩定可預期的收入來源。從月薪、年終獎金到各種福利津貼,都能讓你做好精確的財務規劃。隨著年資增長和職位晉升,薪資也會穩步成長。

雖然收入增長的速度可能較為緩慢,但勝在風險較低。對於需要負擔家庭經濟重擔的人來說,穩定的收入來源能提供重要的安全感,讓你有餘力思考未來的職涯規劃。如果你偏好循序漸進的成長方式,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就業會是相對安全的起點。

二、時間管理:自由 vs 有界限的生活

▎創業時間:自由但無界限的生活

創業最大的誘惑之一就是時間自由,沒有人規定你幾點上班、幾點下班,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時間表。但這種自由是雙面刃,因為當你是自己的老闆時,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會變得非常模糊。

以我的經驗來說,接案初期時幾乎是隨時待命狀態,半夜想到什麼點子會立刻起床工作,週末也常常在處理客戶問題或思考商業策略。這種「 永遠在工作 」的狀態雖然累人,但如果你熱愛你在做的事,這種投入感會讓你覺得充實而非疲憊。

▎就業時間:有界限但規律的生活

就業的一大優勢就是工作與生活的界限相對明確。大部分企業都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週末和假日也能真正休息。這種規律性讓你能夠做好時間規劃,安排個人興趣、社交活動或進修學習。

對於重視工作生活平衡的人來說,這種有界限的時間安排能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你可以在工作時間專注於職務,下班後完全放鬆,這種切換對心理健康很重要。

延伸閱讀:職涯規劃不是只有Plan A,跟著史丹佛大學教授用設計思考展開多重人生!

三、學習速度與資源:深度專業養成 vs 自學萬事通

▎創業學習:全方位的快速成長

創業就像是職場的速成班,你必須同時扮演執行長、行銷總監、財務長等多重角色,這種「 被迫成長 」的環境能快速累積跨領域經驗。從產品開發、市場分析到客戶服務,每個環節都是你的學習機會。

回顧我這些年的創業歷程,這種全方位的學習確實讓我快速成長。曾經一天內要處理市場分析、業務開發、行銷規劃和內容製作等完全不同的任務,雖然累得要命,但也因此培養出快速切換思維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雖然辛苦,但成長速度往往超乎想像。不過,這種學習方式也較為零散,你需要整合知識與經驗,幫助自己建立有系統性的思維框架。

▎就業學習:深度專業養成

在企業工作能接受到系統性的專業訓練,從新人培訓、領導制度到內部輪調,都能幫助建立扎實的專業基礎。大型企業通常擁有完整的知識管理系統和豐富的學習資源,讓你能更輕鬆地獲取在專業領域的深耕發展。

此外,與資深同事合作的機會能學習到寶貴的實務經驗和職場智慧,這些「 軟技能 」往往是書本上學不到的珍貴資產。雖然成長速度可能較為緩慢,但基礎是更加穩固的,也減少了很多自我摸索的時間。

Pexels Karolina Grabowska 6632619 1
圖說:創業是通才,什麼都要學;就業是專才,深耕專業領域。

創業 vs 就業:個人特質適配度檢核

步入社會職場,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選哪個?

可以問問自己這六個問題,如果答案多數為「 是 」,那麼創業可能很適合你:

▢ 擁有強烈的自我驅動力,不需要他人督促就能主動工作
▢ 面對挫折時能快速調適,具備良好的抗壓性
▢ 喜歡挑戰現狀,對創新充滿熱情
▢ 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說服他人認同你的想法
▢ 願意承擔責任,不害怕做決定
▢ 對某個領域或問題有深度的洞察和熱情

如果你更多符合以下描述,那麼先就業累積經驗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 偏好穩定的工作環境和明確的工作指引
▢ 希望透過專業深耕建立職涯競爭力
▢ 不喜歡動盪,需要穩定收入來源支撐生活
▢ 喜歡學習他人經驗,透過觀察和模仿來成長

延伸閱讀:面對未來好迷惘?按下暫停鍵,讓 Gap year 幫助你找到人生新方向!

畢業≠找工作,職涯其實可以是流動的

很多人都以為「 畢業後不找工作 」就是不負責任

但現在不乏看到許多年輕人,從大學就開始經營自媒體、個人品牌、接案、甚至創業累積,一路走到畢業時,已經不需要「 投履歷 」這件事。而也有人選擇先進入職場,三五年後再出來創業,反而有更多人脈與資源。

人生不是一次性選擇,而是動態調整。

我們或許不需要一開始就做出「 對 」的選擇,但我們可以「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並持續前進。因為創業與就業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是要了解自己的個性、能力和人生階段。

如果你像當年的我一樣,不嚮往既定框架,渴望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且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孤獨感,那麼創業可能是你的天職。但如果你重視穩定和安全感,希望在專業領域深耕發展,就業絕對是明智的選擇。

Pexels Karolina Grabowska 8106652 1
圖說:畢業那年你在做什麼?現在回頭看,你會做一樣的選擇嗎?

結語: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還記得畢業那年,身邊所有人都在討論要去哪家公司上班,只有我在想「 我真的適合朝九晚五嗎? 」那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竟然有點懷念。

18年過去了,看著現在的畢業生擁有更多選擇、更多可能性,心裡既羨慕又為他們感到興奮。是的,選擇多了會讓人焦慮,但這也代表他們有更大的自由去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無論你選擇哪條路,告訴自己三件事:

  1. 給自己試錯的權利
    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勇敢嘗試比完美規劃更重要。
  2. 別被別人的眼光綁架
    爸媽希望你當公務員?同學都去大公司?但那又怎樣,你的人生你做主。
  3. 保持好奇心和學習力
    無論創業還是就業,世界變太快了,唯一不變的是:能活下去的人,永遠是願意學習的人。

最後想說,不管現在的你是迷茫、焦慮還是滿腔熱血,這些都很正常。畢業不是終點,是起點;選擇不是結果,只是其中一個開始的旅程。準備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且享受這個過程了嗎?

我是誰? 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自由接案工作者,職涯在各種挑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同樣在職涯十字路口的朋友們!

怎麼辦?畢業好焦慮!給自己一年 Gap Year 的時間好好認識自己 – 「 三分鐘|行銷在學中」的分享!

《 專欄介紹 》

編輯專欄介紹

► ABBY SOLER MAG 文章IG 欸逼 Abby|自由接案 ▸ 社群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