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一早,忙碌著準備早餐、一邊提醒著孩子趕快用餐、邊想著今天必須參與的重點會議、手機的通知訊息此起彼落。你試著深吸一口氣,耐著性子敦促著拖拖拉拉的孩子,壓抑著心中的不耐煩,直到他把早餐的餐盤打翻的那一刻,你忍不住吼了出來。事後,看著孩子驚恐的表情,你一邊懊悔,一邊忍不住問自己:「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容易生氣?」
其實,我們都知道,生氣從來不是問題的根源。它只是表象,真正讓我們爆炸的,是那些日積月累的疲憊、不被看見的情緒,以及被壓抑太久的壓力。在日常,身兼多重身份的我們,無論是上班族、斜槓工作者、自媒體經營者…等,同時又作為媽媽,我們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到最後,結果累到心力交瘁,連的插曲都能成為導火線。
今天,同為媽媽身份的編輯雅媛想和你分享5個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幫助你在累到快要爆炸的時候,找到轉機。
「生氣」對你來說是感到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呢?一直以來我對於「生氣」會主動連結到負向的情緒,甚至認為生氣就是歇斯底里、無法成大局的行為,更甚至認為愛生氣的媽媽不是好媽媽。然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在育兒中不時伴隨著「生氣」,讓我慢慢發現,其實,生氣不是錯,它只是我們需要停下來,好好覺察自己的信號。
一直以來,我們對「生氣」有些誤解,誤以為生氣就是當下憤怒的情緒,但其實在很多時候,「生氣」只是假情緒,背後的真實情緒卻不是它。而真正的原因往往藏在深處。也許是總是忙著照顧孩子的疲憊?對一拖拉庫未完成的待辦事項感到的焦躁?對伴侶沒有分擔責任的不滿?還是對自己無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自責?
如果當你又再次感到生氣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這真的只是那件事讓我生氣嗎?還是累積的壓力全湧上來了?」這樣的自我提問能幫助我們從「反應」轉向「覺察」,逐漸拆解情緒的來源。
比起情緒突然上頭的一發不可收拾,可以透過以下五個小技巧,事先預防,讓我們拆解情緒炸彈,重新找回平靜吧!
無法克制情緒的狀態,多半是太過疲憊的狀態。身為媽媽,最有感的是晚餐時間,已經忙了一整天,體力與精力差不多要見底了,這時孩子突然頂嘴、起衝突,原本忍著的情緒就會突然爆發!
也因此,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回到最基本的需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休息。按自己的情形,也許中午安排個午休、或是減少家務事,別煮飯、叫外送,或是減少一些工作量,有了更多的喘息,這顆情緒炸彈也自然而然平息許多!
這樣試試👉 設定每天的「小憩時光」,比如在午後小睡20分鐘、送完孩子上學後再睡個回籠,身體有了修復,世界看起來都可愛許多了呢!
身兼多重身份的你,特別媽媽這個角色幾乎是全天候的,但我們也需要給自己設立一些「切換」的時刻,比如從工作到家庭、從家庭到自己的時間。這樣的切換儀式能幫助我們調整心態,不至於把上一個情境的壓力帶到下一個場景,也讓角色切換中保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時光。
這樣試試👉 回家前在車裡坐5分鐘深呼吸,或者在洗手間裡用冷水洗臉,給自己一個短暫的重啟。
很多媽媽覺得自己的情緒應該自己消化,不想麻煩別人。但事實上,學會向伴侶、朋友或專業人士求助,是情緒管理的重要一環。當你能分享內心的壓力時,那些情緒的重量會變得輕很多。而且,一直以來都在支持著大家的你,何不享受看看被人幫助與支持的感受呢!
這樣試試👉 下次感到壓力時,試著用「我需要幫忙」這句話開始,向身邊的人請求支持。
生活中想要被支持?有些說不出的困惑與焦慮?一對一諮詢:覺醒媽媽療癒之旅,讓我陪伴你梳理心裡的矛盾,重新找回生活的鬆弛感!
有時候情緒上頭,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在焦躁或是生氣,那麼就從記錄開始吧!用情緒日記紀錄,也是讓注意力從外向內。在書寫的過程,也能發現很多情緒不只是生氣這麼簡單。在雅媛的一對一諮詢:覺醒媽媽療癒之旅,也邀請多重身份的媽媽們一同紀錄,許多人發現要面對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相當陌生的!不過,我們可以簡單開始,從日期、情況、情緒、想法、期盼,逐步記錄下來!
情緒日記範例:
這樣試試👉 連續紀錄2個月,會有很有趣的發現!如果覺得寫字很麻煩,也可以找適合的APP來紀錄唷!(例如:Daylio)
有了生氣日記記錄,你可以逐步發現自己的真實情緒,你就可以在這個階段透過整理內心的方式,來跟自己更靠近!從正向心理學中,要感到幸福,是由正向情緒、全心投入、人際關係、意義與目的,以及成就等五個關鍵要素構成。你可以向自己問問:
透過紀錄與整理,看看哪件事情最吸引著你?試著在你的每一天抽出一小段時間投資在那件事情上面,並且把它擺在第一位!就我來說,我最喜歡的是自由書寫,這能讓我全心投入,並且在書寫的過程釋放情緒,若暫停幾天,都會有點渾身不對勁呢!
這樣試試👉 實際寫下這五個關鍵要素,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喔!
「如果把生氣情緒用來發覺媽媽本身的需求,而不是用來責備孩子犯的錯,那麼每次的生氣反而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
作為身兼多職的媽媽,情緒管理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累的練習過程。
我們都會有疲憊、生氣的時刻,但請記住:情緒是自然的,發脾氣則是選擇。試著用以上的 5 個技巧,給自己多一點覺察、多一點喘息的空間。在忙亂生活中找到平衡,讓生活少一點爆炸,多一點溫柔。
嘿!一直以來都很努力的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