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這樣說》尼可專訪|從 Apple 工程師到創業:創作是一種生活動力

從裸辭到創業,把人生從工作單選題變成多重選擇題

這次《Hit me up! 下班打給我》邀請到《尼可這樣說》尼可,分享她當初從Apple工程師轉型成為一名品牌顧問的契機。

當時還在 Apple 工作時,疫情突如其來,看見許多人因為這場病毒爆發而離世。

她便問了自己一句話:「如果我只剩下一年能活,我還要繼續做現在的事嗎?」

得到的答案是『NO』。

這樣的自我問答與探索,就像一記當頭棒喝,迫使她重新去思考:

如果沒有大公司光環、職位頭銜、工作來定義我,我還能是誰?

尼可 4

不完美出擊,找到自己下一步方向

尼可先從副業和 Podcast 開始經營,直到2022 年才正式走向自己想做的事。

她不急著「完美出擊」,而是以 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試水溫。

從免費 60 分鐘諮詢開始,發現真的能幫助別人,於是逐漸延伸到陪跑服務、一對多服務。

尼可分享了一個關鍵:

  • 先免費 → 找到價值 → 再轉收費。 最初的受眾只是 IG 鐵粉,直到在全平台公開分享後,收費服務才真正成形。

平衡創作與生活:精力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

剛開始,尼可下班後或週末才創作,結果卻是 Burnout 連連。

後來她發現自己是晨型人,於是調整為早晨創作,品質與穩定度大幅提升。

她體悟到:

不是要管理時間,而是管理精力。

找出自己最有能量的時段,把它留給最重要的創作,才不會被消耗殆盡。

從裸辭到重生:兩次不同的選擇

第一次疫情爆發時,她衝動裸辭,三個月後發現根本難以維生。

第二次,她先去進修上課,理解如何變現,再開發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差異就在於:

  • 第一次是「逃離」。
  • 第二次是「有意識地設計未來」。

人生不是單選題

我們常常把人生當成單選題:「上班 or 創業?」、「穩定 or 自由?」

但尼可發現,人生其實是多重選擇題。

副業,就是打開人生可能性的鑰匙。

她提醒:工作應該是為了成就想要的生活型態,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尼可 2

先創作,再創業

她的經驗是:

  1. 先創作 → 測市場 → 累積影響力
  2. 再創業 → 轉化成服務或產品

創作不只是行銷手段,更是一個深度自我探索的過程。

經營個人品牌,本質上是認識自己,找到價值,再把價值分享出去。

內在驅動力:分享就是療癒

當尼可開始把過去的經歷分享給聽眾時,發現自己已經接納她的過往,也真正走過那段傷痛。

創作因此成為一種自我重建,也幫助到同樣在低谷中的人。

創業不是目標,而是活下去的方式。

行動力比想法重要,有想法,就去做,做了才能調整。

這句話,或許就是給所有徘徊在「要不要開始」邊緣的人的最好提醒。


邀請你試想:

  • 如果只剩一年能活,我還要繼續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嗎?

把副業當作人生的實驗場,不必急著一次到位。

記住,人生不是單選題。創作,可能是你找到出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