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人物專訪】拍照打卡就能賺零用錢,疫後KOC行銷時代的來臨 ft. 詹宇帆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的時代,許多網紅的崛起讓人們相信透過社群的力量打廣告、發業配就能賺錢,但真的有那麼容易嗎?今天邀請到一位廠商網紅媒合平台Partipost的社群總監詹宇帆,來和我們揭曉未來的新趨勢,只要你有公開的帳號,即便粉絲人數只有幾百人,也能透過打卡分享賺點零用錢!

詹宇帆總監(毛哥)過去在媒體業、廣告業深耕,不論是廠商端還是品牌端都有豐富的經歷,如果你對自媒體行銷趨勢有興趣的話,千萬別錯過這集節目!

Q. 能否和大家介紹一下Partipost是什麼樣的APP呢?

Partipost最簡單的比喻,就是像廠商與創作者中間的「經紀人」,在品牌服務過的人都知道,以往的合作案在礙於各種前置作業的狀況下,一次通常只能負擔四、五種業務,但透過Partipost能減少品牌端的內部成本;對創作者而言,我們提供了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哪裡有活動、行情價是多少,對雙方而言都是一目瞭然的。

Q. 你認為一個APP成功運作的關鍵是什麼?

我自己有一套衡量成功與否的公式,商業價值=用戶數x開啟數。前者是下載的次數,後者則是使用者使用的頻率。以google map為例,它的下載數和開啟數都滿高的,但它整體的商業價值可能比不上IG,因為IG的使用頻率更高,可能一天開啟個五六次都算太少。

知道這套公式後,一般來說我會關注「如何讓用戶常常開啟」這個至要的決勝關鍵。但以Partipost現階段而言,太頻繁地開APP是不好的策略,因為我們主要業務在媒合活動,而上面的活動資訊由於性質的關係,本身就不會像創作者的貼文那樣頻繁,因此,如果用戶太常開啟,打開卻發現內容都沒有更新,之後再打開的誘因就變少了。

所以我們目前會搭配一些獎金double的活動,鼓勵用戶盡量一周開一次,先讓大家養成習慣,再慢慢由人出發,向外擴散、觸及到喜歡這個APP的用戶。

Q. 過往的行銷是流量為王,但現在似乎更看重KOC,你認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趨勢變化呢?

這來自於品牌端與創作者在意的事情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一個很大的迷思是粉絲數,很多人往往會忽略KOC的影響力,但他們的影響力可能比網紅還大,因為他們的貼文更有活力、原創力,內容也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反倒是百萬網紅貼出來的精緻貼文,用戶在看到的當下,可能就會直覺聯想是業配,漸漸失去了信任感和真實度。

再來就是距離感的問題。百萬的網紅可能沒時間跟你互動,但三五千人追蹤的KOC回覆粉絲的機率是很大的,這也反映在我們後台的數據上,KOC的互動成效往往是好很多的。

Q. 這樣KOL的市場會式微嗎?還是會有什麼轉變呢?

我認為KOL不至於會式微,也不能說沒有用,只是要怎麼互相搭配的問題。同一筆經費,投注在KOL上能促成瞬間的大量觸及,知名度會提升,但後續可能就沒有長尾效應。

倘若品牌要新創一個hashtag,可能就比較適合讓KOC來發,因為同一筆經費能動員到比較多的KOC發文,就能將這個標籤變得熱門起來,擴散和觸及都會比KOL來得好。

Q. Partipost的獎金是由誰來發送?公開價碼會不會影響KOL的報價生態?

目前由於還在推廣期,主要是由平台發送。這也是我們經過成本計算的策略,有廣告投放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近來廣告的經費越來越高,成效卻大不如前。如果使用彈出式廣告,用戶大多在看的時候都很反感,第一反應都是按掉,會點進去是因為誤觸。

在考量使用者旅程後,我們發現這個APP最有可能透過「人」的推廣而擴散,因此就決定把原本的廣告預算放在軟體的參與者上。

至於報價生態,我們目前傾向不干涉報價與訂價,因為每個人對創作的看法不同,對於自己創作的價值投射也不同,但我們相信當很多品牌和創作者進駐後,上頭的價格會逐漸趨於穩定,而目前的高高低低都只是修正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打造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就是希望可以藉由反映真實的報價,邀請大家一起來當創作者。

關於網紅、微網紅在社群行銷上還有什麼眉角與洞察呢?點擊節目完整收聽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