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社群經營靈感枯竭?你需要的是生活感知力!

在創作者經營社群的種種關卡中,「靈感」常常是創作者最害怕的大魔王,即便我們有著高明的文案技巧,如果沒有靈感,也就很難創作出令人共鳴的內容。

我曾分享過,要先把生活過好,才能把社群經營好。會說出這句話,正是因為我觀察到很多創作者總是想破頭要創作出高含金量的內容、獲得最高的互動流量,然而,一味地追求輸出也容易將我們的靈感榨乾,導致腦袋枯竭。因此,想獲得源源不絕的靈感,就必須要從日常中培養「生活感知力」。

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生活感知力,就繼續看下去吧!

什麼是「生活感知力」?

生活感知力,顧名思義就我們打開五感的覺知後,透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接收我們的生活,用心體驗、內化,再以腦袋、言語轉譯出來的過程。

當我們運用生活感知力,就能察覺每個在眼前發生的事情所代表的意涵,感受他們帶給自己的啟發,進而創作出能引起他人共鳴的內容。

更具體的說,生活上發生的大小事就如同裝滿不同顏料的水球,一個沒有生活感知力的人,會拿著水球拚命迅速地往畫布砸,砸完就算了,庸庸碌碌地完成一件任務;而有感知力的人,則是會從容不迫的丟擲,甚至還會停下來端詳畫布遺留下來的色彩,不慌不忙地感受眼前的作品。

現代人缺乏生活感知力的兩大原因

由於過去填鴨式的教育,我們被訓練得很擅長在選擇題、是非題中找到單一的正確答案,而忘記還有很多管道都是我們的養分來源。

身為創作者,我們很少會有既定的SOP,也沒有一本教科書教我們攻略養粉,但撇除這些,我們日常與粉絲的互動、創作的流程其實也能教給我們很多收穫!

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輸入來源過度單一,在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下,我們漸漸只能吸收到更片面、更趨近同溫層的內容而無法看到更外圍的資訊,因此我們也很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觸類旁通。

這兩種原因都漸漸讓我們失去生活感知力,進而影響我們的創作品質。

缺乏「生活感知力」的創作者將會面臨什麼狀況?

每當我受邀到大學分享自媒體經營相關的講座時,我都會說「生活感知力」是身為創作者最重要的能力。因為一旦缺乏感知力,就等於沒有靈感來源,既然沒有靈感,又怎麼有後續的內容產出和價值呢?

沒有「生活感知力」的創作者,在蒐集靈感時往往非常費力,會讓人覺得好像很刻意在抓知識點而無法活用,漸漸地,他們寫出來的內容會越來越生硬,像教科書般沒有社群感。

而具備「生活感知力」的創作者,在平時生活中就能輕易地觀察到別人常忽略的細節,即便擁有相同體驗、看同一部劇,他都總能分享出與眾不同的觀點,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樣的特質在創作時,能夠讓他們在茫茫資訊海中仍然能找到靈感的切入點,不斷翻玩有趣的內容,舉目所及都是靈感。

培養生活感知力的三個方法!

有良好的生活感知力,就如同擁有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

因此接下來就來揭密我平常是如何培養生活感知力的!

一、多跨出舒適圈參加不同藝文活動

逛展覽、博物館有助於我們培養生活的美感與靈感,當我們參與藝文活動時,不僅可以沉澱身心,更可以看見不同創意碰撞出來的結果,輸入更多軟性內容。

二、多和不同圈子的人交流

與不同圈子的人交流時,除了可以在過程中分享自己的所見,同時也是在透過別人的雙眼看到這世界的不同樣貌,在這一來一往的分享中,不僅能拓展眼界,也能起到思想上的化學變化。

一旦我們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或許就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Role Model,甚至結交到同樣喜歡創作、志同道合的朋友,當自己處在一個對的環境,很多靈感或人脈資源都水到渠成。

總覺得一個人創作很沒有靈感嗎?快加入專屬於創作者的SOLER CLUB吧!

三、放鬆休息、冥想

最後一項,也是我認為最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放鬆休息、冥想。

當我們不斷輸出資訊,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時,我們會彈性疲乏,思維也會漸漸失去活性。腦袋也和身體一樣需要休息放鬆,冥想正好能讓我們的思緒沉澱下來,在充分休息的過程中接收更多的靈光,反而能得到更好的成果。

還有什麼培養生活感知力的方法呢?快到節目完整收聽吧!

【延伸閱讀】

成為創作者真的就超自由嗎?揭露被社群綁架的真實生活!

你以為拍拍照就能輕鬆賺錢嗎?自媒體業配工作幕後大公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