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2025年不忍了!Z世代5大關鍵「離職原因」曝光,現在開始思考:該走了嗎?

你是否發現,有越來越多辦公室同事在毫無跡象的狀態提了離職,尤其是Z世代的年輕族群,他們的辭呈遞得突然、離開時也乾淨俐落。表面上他們可能不曾與上司發生激烈爭吵、沒反映過對公司的強烈不滿、同事相處間也毫無異狀,但就在這樣看似穩定而平靜的日常,在內心底默默規畫起出走計畫。

Z世代絕對不是「突然離職」,而是有計畫性地離開。

Quit
工作忠誠度對於Z世代不再重要,2025年報復性離職潮正在延燒。/圖源:CANVA

自2024年起,「安靜離職」席捲全球職場,優秀員工不再傾力燃燒自我,而是以最低限度的付出來提出無聲的抗議。而演變到2025年爆發出「報復性離職」,缺工潮持續延燒,許多公司陷入死海效應。根據《Forbes》的報導:「對於工作的忠誠度,不再是理所當然。」Z世代的離職顯然是理性、精準,且具有策略性的決定。

當你還在以為Z世代只是不爽主管、爛草莓、欠缺穩定性,事實可能遠比你想得還要複雜許多。Z世代的離職,其實是一場新的革命,他們正在抗議的是僵化的職場,並提出對於生活方式、工作價值與職場權力結構的反思。在本篇報導中,編輯統整了2025年Z世代不再沈默的5大關鍵離職原因,看完以後也許你也會重新思考,現在的職場是否還適合自己,不由地冒出念頭:「難道,我該走了嗎?

延伸閱讀>>職涯規劃不是只有Plan A,跟著史丹佛大學教授用設計思考展開多重人生!

Z世代離職的5大關鍵原因

1. 企業長期忽視員工需求,Z世代不再忍耐

如果你在TikTok上面搜尋「#QuitTok」,你會發現成千上萬的年輕人錄下了他們的離職心聲,並且記錄遞出辭呈、收拾桌面、上班最後一天的解放心情。#QuitTok 的流行早在2023年就有跡可循,這絕對不是一群年輕人無知炫耀自己的裸辭經歷,或是跟風趕上逃脫社畜日常的行動。

Quit Tok
#Quittok 在2023年開始流行,Z世代勇於對企業控訴與抗議。/ 圖源:截圖自TIK TOK畫面

其實這暗藏著企業長期對於員工的漠視的根本主因,不論在制度面、工時面,以及員工心理健康層面,都有可能成為壓垮員工的稻草。若你所經營的公司正經歷大幅度的人才流動,那便務必要深刻探討與分析。Z世代的年輕人,不再像Y世代習慣忍氣吞聲,把吃苦當吃補,他們更傾向理性思考「付出與回報是否對等」。

而根據《Forbes》2023年一項統計與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對公司價值觀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滿意,49% 的 Z 世代員工會在兩年內辭職。」請不要以為這僅僅是一波離職潮,2025年更像是年輕世代對「職場價值觀」的集體覺醒。

2. 經濟壓力升高,薪資停滯讓78.3%的員工想走了!

Quit2
薪資報酬為員工留存率主因,長年低薪使得企業人才流失。/圖源:CANVA

講白了,出外工作就是為了討生活,尤其在萬物飛漲的年代,許多企業沒有固定且適配的調薪制度,讓員工的經濟條件與生活環境越來越差。根據104人力銀行出版《2024員工C.E.O調查報告》,有高達78.3%的員工因為薪資問題考慮離職。

而對於Z世代族群來說,在薪水沒漲、工作又不具發展性的狀況之下,寧可以跳槽、接案、投資,主動爭取更多收入,與多角化經營自己的來平衡收入配比。在近幾年,「自由工作者」也逐漸撕掉了「不穩定」的標籤,而成為更多人突破職場收入天花板的選擇。

延伸閱讀>> 自由接案、斜槓副業、數位遊牧必學!用 LinkedIn 打造個人品牌的 5 個關鍵技巧

3. 重視身心健康,拒絕職場PUA與無限加班

Z世代早就受到「能者過勞」、「有關係就沒關係」的職場文化震撼教育,很早便體認到過度努力,並不一定能帶來理想的結局。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重視身心靈健康與生活平衡,讓許多年輕工作者不再把工作擺在優先順位,甚至可以說,年輕人比你想像中更養生!

Quit3
Z世代重視身心平衡,不再把工作當作優先順位。/圖源:CANVA

根據LinkedIn的調查與研究,66%的Z世代工作者希望公司文化建立在關注員工心理健康與福祉的基礎上。而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推行心理健康輔導、壓力管理、冥想課程的投資,並且明定休假日不能以公事打擾同仁、設置彈性休息日等,以確保員工能在身心健康的狀態下投入工作。

而如果公司文化無法滿足Z世代對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需求,根據《Harvard Business Review》調查,有高達75%的受訪者會選擇毫無猶豫的離職。更遑論不合理的加班時數、職場PUA,Z世代堅決拒絕職場中的「隱形壓迫」。

4. AI崛起,「職場技能」還堪用嗎?Z世代不會停留在令自己受困的地方

Quit4
Z世代作為數位原住民,對於工作有更多的焦慮,面對職涯技能與發展性將有更全面的思考。/圖源:CANVA

近一兩年,隨著Chat GPT、各式AI工具的崛起,Z世代作為數位原住民,身處於變動時代看似擁有很大的優勢,但其實也深知:重複性高的工作,終將會被取代

根據《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報導,Z世代身處於資訊碎片化、經濟不穩定,以及AI強勢崛起的變動時代,他們對於「不確定性」的焦慮比任何族群都來得高。Z世代的年輕人,已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有「不可被AI取代的價值」,也積極想精進自我並轉型自救。放眼未來,AI應用已然成為必備的技能,但強化跨領域的工作能力、投入人性化的產業都可能是下一步的趨勢所在。

Z世代其實根本不怕改變,怕的是「停在原地」,讓自己受困在無法成長的地方。

延伸閱讀>>「斜槓」是為了追求理想人生,還是因為焦慮!Z世代斜槓工作者Burn out自救指南

5. 個人品牌時代來臨,自媒體職涯成新選項

2025年的離職潮至今都未有消退的跡象,隨之產生的現狀是許多年輕人投入自媒體的經營、甚至開創了個人品牌。當下班後經營IG、YouTube能帶來更多成就感,經營外包或斜槓副業可以帶來更多的收入,Z世代已然意識到:職涯發展並非是將所有精力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抱持著開放、多元的心態,反而能廣納更多的機會。

Quit5
2025年,有更多年輕人投入自媒體經營與創立個人品牌。/圖源:CANVA

Z世代離開,並不代表他們不努力,而是他們選擇把努力放在「可控的未來」。多角化打造個人事業、在網路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影響力,都能讓Z世代拿回更多人生的主導權,建立不被單一企業綑綁的安全感。

結語:反思自我,離職之前請先思考4件事!

在Z世代身上,看似衝動的離職,其實是新一代對於職涯的重新定義,透過Z世代的行動,也可以提醒我們反思:什麼才是值得付出的職場?你想擁有的生活是什麼面貌呢?

Quit6
什麼才是值得付出的職場?你想擁有的生活是什麼面貌呢?/圖源:CANVA

如果你也正在猶豫是否要離職,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4個問題:

  1. 在這份工作中,我是否還有學習與成長的地方?
  2. 我所付出的價值,是否得到合理的報酬與對待?
  3. 這份工作是否影響到了我的身心健康?
  4. 如果五年後,我還待在這裡,會是我喜歡的生活嗎?

也許你現在沒有確定的方向,但在每一天辦公的同時,也許答案就藏在你的日常嘆息、疲憊或是成就感之中。離職與否,沒有標準答案,但Work-Life balance永遠是我們該為自己努力的目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