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Workaholic」——雖然大部分的人,會把這張標籤當作是一種牢籠,但是 Lynn 把這個標籤貼在自己身上:容易投入工作、有熱情、有責任感。
這次訪談邀請到 三分鐘|行銷在學中 的 Lynn 分享她是如何「把感性變成理性決定」的生活實作法。
Lynn 一開始就說得很直白:在職場累積了經驗,也完成了當初設下的目標,但當她到了 26 歲,開始感到 burnout,那種連熱情也被燒光的感覺。
這也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時,直覺告訴他:是時候離開。
而這個離職的時機也並非衝動決定,而是在所有的案子剛好告一段落、自己也達成了既定目標,這些條件讓直覺可以被理性支持。
聽太多意見反而更混亂,有時候要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 Lynn
離職之後不是盲目流浪,而是有規劃的 Gap Year。Lynn把這段時間拆成可操作的三件事:
對於開啟一段Gap Year 的建議,Lynn說:現在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我們都真切感受到時間不等人。所以做任何事情不要等,現在就做。
Gap Year 不只是放空,它是有規劃、有策略的一段時間,以更有意義的方式去累積體驗、包裝自己,然後帶著更清楚的選擇進入下一段人生。
延伸課程推薦:SOLER CLUB:從職場解放!有效規劃 Gap Year 創造個人價值 ft. 三分鐘|行銷在學中 Lynn
Lynn 對於自由的定義是:有多少選擇就有多少自由。
能「說走就走」的底氣,本質上是選擇的能力,而不是單純不受時間或空間限制。
但同時,你也要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接受它帶來的結果。這也意味著「有捨有得」。
Gap Year 必須學會「先拋棄」。拋棄可能帶來的焦慮來源,包括社會期待、別人的評價或是穩定收入的安全感。Lynn分享了幾個實用做法來克服焦慮:
當她與身為老闆的思葒(S編)聊完後,才發現很多焦慮其實是多餘的,是外界給的壓力,並不是他自己的本心。
Lynn 也談到社群生態的變化:過去教育讓我們習得「競爭心態」,但在自媒體與一人公司泛濫的時代,「共好」變得更有可能也更有機會成功。
她舉例:串聯合作可以強強聯手,既能分攤資源,也更容易被演算法「推薦」。
重點在於:把精力放在合作的可能,而不是無止盡的比較。
不是每個創作者都要成為生活型創作者。
Lynn 清楚地把界線擺好:
她提醒:人生是滾動的,今天的觀點可能會改變,但社群的包容度往往不夠。與其因此變得保守,不如以誠實的節奏分享,讓觀點可以隨時間自然演化。
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數位倦怠」,從理想化的生活分享,逐漸轉向真實、疲憊與職場內幕的揭露。
近期開始,社群上的內容類型從「完美生活」變成「真實疲憊」,躺平、擺爛、職場真相分享、數位排毒等,反而更能引發共鳴。
Lynn 也提到她的下一步計畫,達到某個里程碑(像是破 10 萬粉絲)後,可能會停下來,去嘗試其他平台或放慢速度,以自己的節奏走下去。
現在,她也推出了屬於自己的社群:The DRAFT. Club,邀請對自媒體感興趣、對人生迷惘的你,一起在這裡分享自己,找到自我。
如果你心裡也有那個問題:「如果現在的工作、職位不能定義我,我會是誰?」
也許 Lynn 的故事可以給你一點勇氣:先整理、先準備、再逃出。並在這之後,用溫柔的好奇心去探索生活的其他可能。
自由不是沒有牽絆,而是有能力選擇你要承擔的牽絆。
Lynn 用他的 Gap Year 旅程故事告訴我們:拋掉不屬於你的重擔,給自己一段時間,重新發現想要的人生,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時區。
𝐒𝐩𝐞𝐜𝐢𝐚𝐥 𝐓𝐡𝐚𝐧𝐤𝐬:
✦ Editor-In-Chief| 王俞 @new_romantics.yu
✦ Photographer | 阿麒 @yuchi.shen
✦ Makeup| Jez @jezebelmakeup
✦ Stylist|Yi Jui @ingridfuyi
✦ Social Media|余小乖 @shirtandjeans
✦ Collabs & Inquiries|Pauline @pei_digital_nomading
✦ Visual Lead| Matt @dailyw_noise
✦ Content Lead| 思葒 @s.style.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