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這樣算抄襲嗎?律師揭秘:自媒體的四大創作禁區! feat. 周芳儀律師|律師Emma

數位時代的到來,催化了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人人都能成為內容創作者,從部落格到YouTube,從Podcast到短影音。然而,在這片創意沃土上,也暗藏著法律地雷,許多創作者對複雜的法規知之甚少,無意間可能觸犯法律而不知,也可能在遭遇抄襲時不知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為此,為此有幸採訪到專精於智慧財產權案件處理的律師Emma(周芳儀律師)。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法律專家,Emma將為我們揭秘自媒體創作中的四大法律禁區,幫助創作者在享受創作樂趣的同時,也能有效規避法律風險。


Ⅰ. 關於創作者的著作權法與智慧財產權

Q1:對於自媒體創作者,最需要了解的著作權法基本概念有哪些?

著作權的本質是保護原創作品,只要你的作品具有原創性並表達出來,創作完成時就自動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其次,要理解著作權包括著作人格權著作財產權兩個方面,著作人格權包括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等,著作財產權則涉及作品的使用。 此外,「重製權」、「公開傳輸權」、「公開播送權」與在網路上使用有關,合理使用的界線也是數位時代下創作者需具備的法律基本概念。

Q2:在數位時代,智慧財產權對創作者來說有何特殊意義?

數位時代為創作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1. 易傳播性:數位作品傳播快速,易被複製,增加了被盜用風險。
  2. 新興創作形式:短影音等新型態的創作,牽涉更複雜的著作權使用與授權。
  3. 著作權與商標權:自媒體創作者需同時注意保護內容和品牌。
  4. 資產保護與應用:創作不僅是表達,更是一種數位資產,需要妥善保護,也可以進行加值應用。
  5. 國際化考量:網路跨越國界,創作者需注意不同地區的法規差異。

智慧財產權既是創作者的保護盾,也是發展的推動力。了解並運用這些權利,能幫助創作者更好地保護自己,實現作品價值。

Q3: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作品不被侵權的實用的方法?

Emma律師笑笑地說:「 保護作品不被侵權確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單純依靠法律手段往往是防不勝防。 」她建議創作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建立獨特的創作邏輯:發展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思維方式,這是最好的”護城河“,並持續創新,保持不可替代性,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2. 記錄創作過程(預防性措施):保存所有創作版本,包括草稿和修改記錄,記錄創意發想的脈絡,可以是靈感來源、思考過程等。詳細記錄整個創作歷程,包括時間、地點、使用的工具。
  3. 法律層面的保護:在作品上標註版權聲明和使用條款。
  4. 建立個人品牌:培養忠實的粉絲群,他們往往能幫助你發現並報告侵權行為。提高知名度,讓大眾更容易識別你的原創作品。
  5. 教育和溝通:向你的觀眾解釋尊重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明確說明如何正確使用和分享你的作品。

Ⅱ. 引用內容或提及,如何避險?有哪些法律注意事項?

Q1:在創作過程中,如何正確引用他人的內容而不侵權?

正確引用他人內容需遵循「合理使用」原則,並注意以下幾點:

  1. 明確標註來源:包括作者、出版社(如適用)和網址。
  2. 控制引用比例:他人內容應只佔作品的小部分
  3. 主要表達自己觀點見解:引用應作為輔助,重點是闡述自己的想法、評論或分析。
  4. 不影響原作價值:引用不應影響原作品的市場價值。
  5. 遵守特殊要求:某些作者可能有特殊的引用規定,應予以尊重。
Alvaro Serrano Hjwkmkehbco Unsplash
Q2:提及品牌、產品或名人時,有哪些法律風險需要注意?

在提及他人或品牌時,要避免誹謗或不實陳述、不發表攻擊性言論,以確保不會造成不公平競爭,影響到他人商譽或名譽。

  1. 品牌相關:尊重商標權和LOGO的著作權,避免損害品牌商譽,不暗示與品牌有不存在的商業關係。
  2. 名人相關:尊重其姓名權、隱私權、人格權和名譽權,且需謹慎或避免無授權情況下使用名人的肖像。

延伸閱讀:三分鐘認識智慧財產權:著作權|生活中最常見的IP

Q3:使用網上圖片、音樂等素材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最安全的做法是使用自己創作的素材或購買授權素材,而Emma律師自己則是選擇付費購買授權素材。如果要使用網上的免費素材,一定要仔細閱讀使用條款及使用範疇,有些可能要求署名或禁止商業使用。許多創作者易遺漏音樂,即使是背景音樂也需要獲得授權喔!

Q4:如果不小心引用了有版權的內容,該如何補救?

首先,立即停止使用並刪除相關內容。其次,聯繫版權所有者,誠懇道歉並尋求補救方案,比如:補交授權費用。

如果已經造成損失,要積極協商賠償事宜。最後,記錄整個處理過程,以備日後可能的法律程序。


Ⅲ. 抄襲、參考、模仿、二創、致敬之差異

Q1:從法律角度來看,如何界定抄襲、參考、模仿、二創的區別?

這些概念在法律上的界定,主要還是看其原創性和使用方式,抄襲、模仿、致敬,這三點在著作財產權的使用範圍較相近,不過還是有細微的差別。

  1. 抄襲:對他人作品進行實質性複製,最缺乏原創性。
  2. 模仿:更像是學習他人的風格或技巧,但未必有複製具體內容。
  3. 致敬:以暗示方式表達對某人或作品的正面認可。但仍注意不過度使用原作元素。
  4. 二創:在原作品基礎上進行重製和改作,需要獲得原作者授權再進行。
  5. 參考:在他人作品啟發下創作,具有原創性。比較像前面提到的「引用」,通常是輔助性的。

Emma律師表示,以上的關鍵在於新作品是否有足夠的原創性和獨特性。如果與原作在表達方式上有實質性相似,又不是平行創作,可能被認定為侵權,創作者應謹慎處理,在借鑒他人作品時保持創新。

Q2: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容易讓創作者誤踩法律紅線?

創作者常見的法律誤區包括:

  1. 標註來源就可任意使用:即使註明來源,未經授權,又超過合理使用範圍,仍可能侵權。
  2. 非商業使用就不構成侵權:即使非營利目的,未經授權使用仍可能侵權。
  3. 二創不需要原作者同意:事實上,二創涉及原作者的改作權,還是需要獲得授權。

創作者應謹慎對待這些誤區,在有疑慮時最好保留查證過程,必要時尋求法律建議。了解並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創作。

Q3:Emma律師同為自媒體創作者,如何在創新和借鑒之間找到平衡?

Emma律師表示,作為一位自媒體創作者,仍需要大量的閱讀和了解趨勢,但在創作時會刻意避免直接使用他人具體表達的方式與內容。我會將學到的知識和技巧內化,然後加入自己的想法、經驗,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發表。當需要引用時,我也會嚴格遵循「合理使用」原則。

延伸閱讀:翻譯原文文章有著作權風險?需要標明出處嗎?


Ⅳ. 遇上侵權糾紛與版權投訴該如何處理?

Q1:發現作品被侵權後,第一時間應該採取哪些行動?

首先,保存證據,包括侵權頁面的截圖、網址等。其次,嘗試聯繫侵權方,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並刪除相關內容。如果對方不配合,可以向平台投訴。對於嚴重的侵權行為,可以考慮聘請律師發送律師函或提起訴訟。

Q2:面對版權投訴,創作者應該如何正確回應和處理?

遇到此狀況時先冷靜分析,確認投訴是否有根據。如果確實存在侵權,應立即停止相關行為,刪除、下架侵權內容,並誠懇道歉。如果認為自己沒有侵權,可以提供相關證據進行的答辯。

Q3:在處理侵權糾紛時,哪些證據是最關鍵的?如何有效收集和保存?

最關鍵的證據包括:原創作品的創作歷程、侵權作品的發布時間和內容、雙方作品的對比分析等。可以透過詮釋資料(Metadata)、公證等方式保存證據。對於網路內容,也要及時截圖並保存網頁紀錄。

Tingey Injury Law Firm Dzpc4uy8zty Unsplash

AI時代,創作法律新挑戰

關於AI創作工具的興起,Emma律師表示,AI創作確實帶來了新的法律挑戰。首先是AI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歸屬問題,目前美國與台灣現在都是傾向不保護AI生成內容。其次,使用AI工具可能無意中侵犯他人著作權,因為AI的訓練資料可能包含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建議創作者在使用AI工具時須謹慎,且加上人工創意,並密切關注相關法律的發展。

〈 最後編編想說 〉

作為一名自媒體創作者,這次採訪讓我深刻認識到了解並遵守著作權法的重要性。在享受創作樂趣的同時,我們也要承擔起保護知識產權的責任。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廣大創作者提供有益的法律指引,讓我們的創作之路走得更穩健、更長遠。

周芳儀律師|律師艾瑪簡介:
在台灣執業逾六年的企業法律顧問、訴訟律師,現為艾瑪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
擅長著作權法、商標法、營業秘密法、商務合作(契約草擬、審閱、談判)、勞資關係,致力於協助科技公司、新創、中小企業、一人公司等不同規模的企業,打造永續事業與雇主品牌。

經歷:
∎ 上市科技公司、新創公司、50年傳產企業法律顧問
∎ 知名美術館法律顧問
∎ 中小企業、一人公司法律顧問
∎ 勞動部認證工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
∎ 無形資產評價管理師

事務所官網:https://emma-thelawyer.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mma_thelawy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