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放棄並非代表絕對的失敗!而是一種決策的工具

堅持與放棄,哪個選擇更難

在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預測未來的情況下,很多時候在要做決定的那一刻,我們不一定掌握所有的資訊,只能在有限的已知中做出判斷。普世價值認為,堅持才是王道,唯有走到最後一刻才能看見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如果選擇放棄,就像是在電影院中途離席或是Netflix棄追某部劇,無法知道結局是什麼。因此,「持續」與「堅持」總是支撐著我們持續往前,也符合大眾的期待。

但放棄真的是失敗嗎?事實上,放棄也可以是一種智慧的決策工具,幫助我們在正確的時間點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探討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果斷放棄,並如何利用放棄來達成更好的結果。


何時應該果斷放棄

放棄並非代表絕對的失敗!而是一種決策的工具
何時應該果斷放棄

那麼,如何判斷何時該果斷放棄呢?有幾個關鍵點:

❶ 識別「錯覺進展」

我們寧可營造自己仍然有進展的錯覺,不願放棄並承認失敗。

當我們在進行一個項目時,遇到棘手的問題,不見得會直接面對,反而是轉移焦點到熟悉且有能力處理的事情上,來確保事情依然在前進。若那些棘手的問題真的沒有能力解決,會實質上影響整件事情的成敗,那麼其實就是應該果斷放棄的時候了。

❷ 透過第三方的意見

這需要是願意跟你說真話的一位旁觀者,而不是因擔心傷到你總是在事後才跟你說真話的人。

這樣才有機會跨過自己對眼前事物的盲點,獲得更有價值的意見。比如,大家都有那種卡關的時刻,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嘗試結果最後還是無法解決問題,結果透過身邊有經驗的人或導師很快就看見我們自己沒有看到的問題,放棄原本的作法與思維模式,轉而以新的方式來做事。

❸ 預先設定終止條件

預想停損時機能提高我們願意停損的可能性。

終止條件主要可以根據事件對你的痛點來設定,包括「狀態」與「日期」的停損基準。先想像未來的自己因沒有達到某個狀態失敗了,回顧這段期間可能造成失敗的原因,並預想可以如何調整,制定出具體的停損基準。例如,投資前會建議要設立一個止損點,一旦投資虧損達到止損點或是看到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消息是不利於現在的投資標的,理性的做法就會是果斷出場,避免更大的損失。


身份認同原來是把雙面刃

原子習慣這本書中有提及到一個很實用的觀念:「養成習慣,需要賦予身份認同」你會因為你想成為誰,而去做符合這個身份的事。

我在因緣際會開啟了IG帳號,透過養成新的習慣,調整生活模式,讓自己從一段倦怠期走出來。因此,希望自己也能夠藉由分享一些觀點或經驗,來幫助正處於倦怠感、行動低落的人能夠走出來,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拉別人一把的人。

不過身份認同的觀點與世間萬物一樣,都包含了正/負影響。我們會為極力地去維護自己努力所建立的身份,如同我自己建立了IG帳號,我建立起了在網路上作為一名創作者的身份。過往我在軟體業工作多年,努力學習各種技術,參與了許多專案,我建立起自己的工程師身份。當我需要割捨掉這些身份,就等於要割捨掉我內心的一筆心裡帳目,這可能會帶給我「虧損」的感覺,沒人喜歡虧損的感覺的。

因此,為了維持自己所建立起來的形象,反倒會綁住自己,越來越難以接受新的可能性,越來越不敢去嘗試,內在會有許多批判的聲音困擾著自己,擔心他人給你的評價與批判等等。導致越是想要維持某種身份,就越容易以一種不理性的方式做決策。

那麼該如何利用身份認同的優勢而不被綁住呢?還是回到上一段落關於判斷哪些才是真正該堅守的,哪些該在現階段果斷放棄。


不必因放棄而感到罪惡

放棄與普世價值所推崇的方向相反,通常被視為失敗者。如何真正的做到不因放棄而感到罪惡?不因放棄而認定自己是失敗者?

把視角拉大拉遠

現在放棄的事情不代表一輩子放棄。

有人曾因為事業與工作而放棄了原本熱愛的事物,這些事物其實從未真正的離開,只是在時空背景之下所做的最好的決定。沒有人說得準,那樣曾經熱愛的事物是否會在未來創造價值。但如果只是單純放遠未來那充滿未知與不確定的可能性而死守著,卻反而會傷害了自己。

接受放棄作為一種策略

放棄並非失敗,而是一種策略。

當你在一個項目或目標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卻看不到任何實質性的進展時,放棄可能是最明智的選擇。這不僅可以節省你的時間和精力,還能讓你有更多的機會去追求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

放棄的正面案例

在《停損的勝算》中,安妮·杜克提到「讓人捨不得放棄的沈沒成本效應」,指的是當我們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就越是難以放棄,即使清楚知道繼續投入已無法帶來更多價值。

書中舉了些有趣的例子,例如,公共建設燒錢蓋不成卻依然持續下去等議題,因此當確認一個項目基本上不值得繼續下去,即便先前已經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明智一點的做法應事先果斷的停損,把心力放在可以回收的項目上,避免更大的損失。

延伸閱讀:

你不是在放棄,只是在為夢想重新定位|三個人生中必須放下的東西,重拾人生主導權!

我們總以為快樂的人生是「得到越多越好」,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有時我們過於執著於不切實際的期望,反倒錯失了當下的美好。

自我反省與成長

放棄也可以是自我反省與成長的一部分。

當我們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並決定放棄那些無法帶來價值的事情時,我們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成長創造條件。這種成長不僅體現在技能和知識上,更體現在心理和情感上。


總結關於這篇文的核心觀點

放棄並非代表絕對的失敗,而是一種決策的工具。學會識別錯覺進展,透過第三方的意見,預先設定終止條件,並利用身份認同的優勢而不被綁住,這些方法都能幫助我們在正確的時間點做出正確的選擇。

放棄並不可恥,也可以是一種智慧的表現,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重要節點。讓我們學會在該放棄的時候果斷放棄,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

推薦閱讀:

停損的勝算


Neil習慣力|Neil Habit
Neil習慣力|Neil Habi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