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結束一整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像習慣一樣的打開手機,沒什麼特別要看的,就這麼漫無目的的滑著。
也許是空虛、又或者是壓力堆積成一座高山。 我們都會在某些時刻,對現狀感到不慎滿意,並開始「想要逃離」。
你也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那麼該逃去哪呢? 逃進現代人的共同避風港。 那裡聚集著許多人,各自乘坐著自己的小船, 划著,也滑著。
我們把一整天的疲憊與空虛, 投進了幾十支短影音、幾百次更新的社群動態、 還有自動播放下一集的影集裡。
在這個港口裡,不知何時、從哪裡, 會冒出一個聲音—— 「時間到,準備返航。」
上岸後,再次面對那些複雜的情緒與現實。 於是我們又加碼了乘船時數,繼續划著,也滑著。 直到夜深,感到足夠的疲憊, 才不甘願地離開避風港。
「一起去跑步吧。」 某天的一個邀約,讓我走向另一條道路。 那裡也聚集了一群人, 有些人看起來很痛苦,有些人一臉疲憊, 也有人笑得很開心。
這裡和避風港好不一樣。 回想在船上時,看不見其他人的表情—— 或者,其實也不曾在意。
跟著那群人跑著,呼吸很亂、腳步沈重。 數度想放棄,心裡問自己:怎麼這裡更痛苦了呢? 不知為什麼,過了一個階段後, 開始產生一種踏實感。 好像還能再前進, 或許下次,我還會再來。
在避風港裡,什麼都不會改變; 在道路上,什麼都在變。
所以每次選擇去運動, 總會先再次感受到痛苦。 但當我逐漸增加頻率, 對那份痛苦的體會也開始不同了。 原來當投入越多, 就有機會喜歡上, 並讓它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跑得足夠多後,開始願意讓運動進入生活。 重訓器材、紅土球場等,都慢慢的回到日常。
我開始想,會不會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當我一段時間投入一個專案, 對那件事的連結感也隨之增強。 完成一份簡報、一場匯報、一份文件時, 那股充實與掌控感, 其實和跑完一場路跑一樣。
那不是因為「工作有趣」, 而是因為投入並專注於其中。 原來意義感, 常常不是結果給的, 而是在那段專心反覆投入的過程中創造的。
每一次開始之前,我們都會遇到那條岔路 一邊是離自己最近的避風港, 一邊是願意再靠近一點的痛苦與未知。
我們都逃避過,也都渴望改變。 有時候不是不想靠近,而是不知道靠近之後會不會更痛。
可是,我也慢慢明白了 成長不一定是痛苦消失的那一刻, 而是我願意再次靠近它,試著理解它,然後繼續走下去。
或許這就是習慣的意義吧 在一次次投入中,讓混亂變得有方向, 讓痛苦有了前進的意義, 也讓我們自己,慢慢成為那個可以持續向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