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在許多個深夜裡,我都是透過 JJ 的影片,慢慢撫平那些紛亂的思緒。她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靈性導師,而是一位溫柔、俏皮又充滿直覺力的靈魂朋友。(而且超會穿搭💅)
今年我終於預約了她的靈性諮商,我一直以為那會是塔羅牌的個人占卜,但沒想到卻是落地又踏實的「諮詢」。透過這 60 分鐘的對話,讓我對自己更了解一點❤️
這次,我想把 JJ 介紹給更多走上靈性覺性上的人,聊聊她是如何走上這條靈性之路、創立 SoulJuiceService 頻道的過程、以及她為什麼選擇在京都定居,靜靜地散發光芒✨
疫情後,越來越多人把心力轉回內在,JJ 也在這波流向裡。 她笑說自己直到 27 歲才意識到,「自我照護」竟是人生的起點與功課。我聽了也忍不住笑著回應:「我也是!」——其實,不管幾歲才發現都不重要,關鍵在於那個開始有「覺察」的時刻。
當我好奇追問:「為什麼會走上靈性的創業?」 JJ 的答案很自然:她並不是刻意規劃,而是順著生命的流動一步步前進。最初接觸的是「希塔療癒」,後來才因為「好玩」走進塔羅的世界。
其實,JJ 曾是普通的上班族,對身心靈一點興趣都沒有,直到朋友看不下去盲目活著的她,帶她去找了一位希塔療癒師,才讓 JJ 看到原來生命可以有不同的詮釋,之後便「一腳踏入靈性世界」。
談到「前世」(進入靈性生活之前)的事情,JJ 說他感受到宇宙都在幫她「無縫接軌」,即便是現在在做自媒體,JJ 也結合了過去的行銷經驗,像是把 Youtube 作為行銷入口,或是在頻道起步時的小小策略,都幫助他走到現在。
她的頻道願景很單純,在我看來是——「用可見的內容,領著大家回到不可見的內在,把『做一個人』這件事,踏實練好。」
聊到這裡,我忍不住追問 JJ:「那麼,靈性諮商跟塔羅占卜,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她說,塔羅像是一扇門,讓人可以快速獲得答案、理解當下的狀態,或是為迷惘的方向提供一個參考。它的魅力在於「指引」:一張張牌彷彿在映照我們的潛意識,把看不見的東西翻譯成能理解的語言。
而「靈性諮商」則更像是一段「對話」和「陪伴」的過程。 JJ 會用靈性的語言和框架,幫助個案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並且留出空間去處理情緒。 她強調:「這不是要給出標準答案,而是陪你一起覺察、一起找到方法,把心裡的卡點真正消化。有時候,即便牌卡給了你明確的回應,但如果對方對自我沒有深度的認識,那樣的回應仍然無法真正去改變對方的現況,這也是為什麼相較於塔羅牌,我更頃向於邀請大家來做靈療。」
我點點頭,心裡浮現一個比喻: 塔羅占卜像是導航,告訴你前方有紅綠燈、有轉彎;而靈性諮商更像是有人坐在副駕,提醒你何時該休息、何時該深呼吸,甚至陪你一起走一段路。
JJ 笑著補充,她最享受的其實不是快速解答,而是那種陪伴個案慢慢打開的歷程。因為在那個過程裡,往往能看見一個人從迷霧裡走出來,重新擁有力量的模樣。
我們聊到「療癒」時,JJ 沉默了一下,然後緩緩地笑了。她說:「大家總覺得做靈性、做療癒的人,好像都過得很安穩、很圓滿,但事實上,我過去也經歷了很多事,才會有機會練習重新站起來。」
聽到這裡,我忍不住接話:「是啊,走向療癒之路的人,誰不是先被生活打爛的?」 JJ 立刻笑著點頭,我們對視一眼,那是一種無須再多解釋的共識。
很多人以為療癒是一種「超脫」,但 JJ 強調,它其實更貼近「修復、回歸原始設定」。 直到有一天,她願意承認:「我真的需要幫助」,才一步步展開自我照顧。
「真正的療癒,不是找到什麼神奇方法,而是開始對自己保持好奇心。」JJ 說。當一個人能誠實地問自己:「我現在在害怕什麼?我到底在生氣什麼?」那些混亂的情緒才有機會被看見、被釋放。
我聽完忍不住回應:「所以,療癒不是讓人生一凡風順,而是看見我們的問題,並且願意為自己改變。」 JJ 點點頭:「對啊,我們都曾經歷過很多傷痛。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懂得怎麼陪伴別人,更能感同身受。」
那一刻,我忽然理解,原來「療癒者」不是站在高處伸手的人,而是曾經跌落谷底,願意再一次把手伸出去的人。
聊到修行,JJ 也說了自己的歷程:「其實也沒有那麼神秘啦,修行就是生活。」
她回憶,大學時就開始接觸冥想,但那時候的冥想對她而言,只是「放空」,沒有什麼覺察與反思,也沒有深度練習。「當時單純就是什麼都不想,讓自己休息一下。」她笑著補充,那個階段雖然簡單,但其實也是起點——至少讓她開始與「內在的安靜」相遇。
隨著經驗的累積,她才慢慢發現,真正重要的練習是「寂靜」。
「很多人覺得冥想很困難,因為一閉上眼睛,念頭就會很多、很吵。但其實你要學著看著這些念頭,聽著它們,卻不要跟著走。」JJ 解釋,當我們能選擇不被思緒帶走,才可能一步步走進意識流的空白處。「那個空白,其實是一種力量。」
現代人太習慣用刺激填滿生活——滑手機、聽音樂、吃美食,好像一旦停下來就會覺得無聊、甚至覺得自己沒用。但 JJ 補充,修行正是要重新學會與「空白」相處,並且賦予它新的意義。「當你能活在寂靜之中,你就能更坦然地面對人生的起伏。」
日常生活中,JJ 也會在 IG 分享她的體會,用簡短的文字與圖片提醒大家留心當下;她同時也在 Youtube 頻道中分享許多免費的大眾占卜,當你感到迷惘時,陪伴著你。
在我自己的教練對談中,也常常遇到一樣的問題: 人們並不是沒有力量,而是忘了自己擁有選擇、感受與信任的能力。
JJ 的工作讓我想起,靈性不是某種神祕技法,而是日常生活中每一個誠實、自我對話的片刻。 就像我們在教練會談裡所做的一樣 —— 不是要改變你,而是陪你找回你自己。
(追蹤 JJ 的 Instagram|看 JJ 的 YT 頻道)
「我原本沒有夢想一定要來日本,其實還想過去歐洲。但後來宇宙像是推著我走。疫情快結束那一年,我來到京都賞楓,卻被圓光寺的庭院震撼到。」JJ 笑著回憶「那是一種很難得的寧靜感。尤其我以前住在台北,環境總是很吵、很急躁,但在京都,天空很廣闊,房子都很低,抬頭就能看見寬闊的天空,那份安定深深打動了我。」
當我問她如何形容京都的氛圍時,她想了想,用了「侘寂」這個字。
「就是那種空曠、留白、不用完美的美的感覺。即使在市區,人很多、聲音很吵,但仍然能感受到一層寧靜,這是台北沒有的。」JJ 說,那種留白很重要,「因為只有在留白裡,你才會真正認識自己。很多人急著想建造自我,但沒有空間,就很難客觀地看見自己。」
有看過 JJ 的 YouTube 或 IG 的人一定會發現:她非常有美感!所以我忍不住問她——如何培養美感?它和靈性之間又有什麼連結?
JJ 聽了笑著承認,其實很難明確定義。「很多人都誤會我是設計系,其實不是。」她坦言自己也不知道美感究竟是怎麼培養起來的,或許是耳濡目染吧。她回想起過去有一任伴侶是設計師,於是生活裡許多小細節——例如手機桌布、日常擺設——都帶著設計感,久而久之,也讓她開始留意「美感」這件事。
在 JJ 的觀點中,美感與靈性並不是分開的兩件事。美感是一種「看見」,讓人能在日常裡保持敏銳,觀察那些細節;靈性則是一種「覺察」,提醒自己在細節中回到心的安靜。她說,真正的實踐並不是什麼宏大的行動,而是能在生活中留白,允許自己停下來,與內在安靜地相處。
在訪談尾聲,我問 JJ:「如果有人想更靠近靈性,但又不知道從何開始,你會想對他說什麼?」
JJ 思考了一下,然後分享了一個她很常做的小練習:「現代人其實不太會認知自己的情緒,我剛開始也不會。後來我就試著把情緒丟出來,把它觀想成一個形狀或物品。比如說,它可能是胖胖的、咖啡色的?我會去感受它的顏色、觸感、甚至重量。這看似沒有在處理情緒,但其實對於認知情緒非常有幫助。因為當我們能把情緒認清楚,它往往就會慢慢解開。」
她也想對那些還在觀望的讀者說:「很多人看到靈性諮商會害怕,以為這是一件很神秘、很沉重的事。但其實它是一個安全的空間,你不用有壓力,我只是陪著你一起思考、一起覺察。」
在 JJ 看來,靠近靈性並不是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改變,而是願意回到自己身上,先學會跟情緒交朋友。那就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她溫柔地補充:「等你準備好,隨時都歡迎你來與我預約靈性諮商。」
聊到這裡,我也好奇 JJ 對於未來的計畫。她透露,SoulJuiceService 目前除了提供靈性諮商,也推出了 111 天的 daily readings,希望每天能陪伴正在轉變中的人。 「因為我剛來日本時也經歷過很痛苦的適應期,那時候很渴望每天有人對我說些話。」此外,她還在籌備一個 workshop 形式的線上課程,內容會偏向務實的日常練習,不會只停留在抽象的概念或顯化,而是真正能落地、陪伴大家在生活中練習靈性。
在專訪的最後,我忍不住問她:「那妳平常最喜歡聽什麼音樂?有沒有推薦能帶來力量的歌?」
JJ 笑了:「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搖滾樂,甚至是重金屬!」她解釋,有時候在結束個案後,會靠音樂來幫自己「切斷」能量,「像 The Smiths 的歌,雖然有點哀傷,但聽起來反而會給我力量。」她笑著承認自己常常搞混樂團名字,但這種真誠反而讓人覺得更貼近。「當然我不是每天都聽重金屬,但搖滾樂確實是我最愛的,它在我低潮的時候,總能帶來能量。」
在專訪最後,我請 JJ 分享幾個簡單卻實用的日常練習,讓讀者能在生活裡開始靠近靈性。 她提出了三個方法:
JJ 笑著說:「聽起來很老派,但其實很有用。」透過每天書寫,把腦袋裡的思緒和感受攤開,才能慢慢看清楚自己。
「假如我現在有個很複雜的情緒,我就會把它丟出來,想像它是一個物品。比如說,它可能是什麼型態?我會去觀察它的顏色、觸感,甚至重量。」JJ 解釋,這個方法雖然看似沒有直接處理情緒,但卻能幫助認知情緒。「當我們能認清楚情緒,它往往就會慢慢解開。」
JJ 提醒大家要學會與「空白」相處。閉上眼時,腦袋會有許多念頭,吵雜不安,但重點是「看著它們、聽著它們,但不要跟著走」。當能停留在這樣的狀態,最終會進入意識流的空白處。「如果你能活在一個寂靜之中,就能更坦然地面對人生,並且重新定義『空白』。」
如果你也想更深入理解自己,整合生命中的迷霧與渴望,不妨先從這些小練習開始。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與 JJ 預約靈性諮商,讓自己展開一場深度的內在對話。
認識自己一輩子的旅程。
歡迎到 Podcast & YouTube 聽聽我們如何突破侷限,活出自己!
我與思葒都很樂意陪你在人生旅程中走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