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扶梯走左邊》Jacky|創作者的新自由:不被演算法綁架的反脆弱心法

自由不是「Freedom To」,而是「Freedom From」

創作,聽起來好像是「表達自己」,而在這個人人都能創作、隨時都在產出的時代,又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

《電扶梯走左邊》主持人 Jacky 給了一個不同的答案:

Not Freedom To, but Freedom From.

自由,不是「我可以做什麼」的權利,而是「我不被什麼束縛」的能力。

這樣的自由,並非只是「我可以去旅行、我可以換工作」的表層選擇,而是更深一層的不被演算法、社會期待或他人眼光綁架

對 Jacky 而言,創作者真正的力量來自「反脆弱」:越被挑戰,越能成長。

自由的定義:從 To 到 From

我們習慣把自由理解為 Freedom To,但 Jacky 更強調的是 Freedom From:免於恐懼、壓力與外界限制的自由。

  • 不被工作頭銜綁住,依然能定義自己是誰。
  • 不被社會標籤侷限,能活出真正想要的樣子。
  • 不被演算法牽著走,而是創作自己相信的內容。

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給予的,而是透過自律與選擇「不被束縛」的能力。

Fei03777 Fullsize

內容創作心法:內在驅動力與演算法的平衡

Jacky 提醒創作者,在做任何事之前,先問自己一句話:「如果沒有人看,你還會想做嗎?」

從 Instagram 離開的 Jacky 也成為了一名創作者,這次在訪談中也針對「創作」提出了兩個重要的關鍵:

  1. 創作驅動力:從「我喜歡」開始
    • 如果今天沒有人看,還會繼續做嗎?
    • 真正能長久的創作,來自於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追逐觀眾掌聲。
  2. 與演算法合作,而不是被綁架
    • 專注於一件事,長期堅持,演算法自然會知道你是誰。
    • 「持久的專注」永遠比「短暫的流量」更重要。

他也分享了與演算法的關係:

  • 不需要追逐每一次流量,而是持續專注於同一件事
  • 當你有長期積累,演算法反而會「認得」你。
  • 創作的驅動力來自體驗與反思,而不是短暫的爆紅。

正如他說的:「沒有體驗的人生不值得反思。

對創作者而言,反思帶來的不是停滯,而是一種循環

體驗 → 反思 → 內容 → 再行動

這就是長期創作的動力來源。

Img 8602 2

創作者與平台:誰才是制定遊戲規則的人?

在過去,平台演算法決定創作者能否被看見。但在不久的未來,創作者才是真正決定平台規則的人。

因為沒有創作者,平台就不成立。

這意味著:

  • 流量帶來的爆紅只是短暫。
  • 真正的差異化在於長期經營模式、獨特的價值觀與內容 IP
  • Podcast 與深度內容,將成為創作者建立影響力的重要資產。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創作者,比過去更有「創業者」意識

對 Jacky 來說,Podcast 就是一個深度窗口,是一個可以讓他與來賓對話、持續成長,同時陪伴聽眾的空間,也可以是一種延伸為 IP 的起點

私領域經營:從「因為我而來」到「因為彼此留下來」

在這次的訪談中,也聊到了「電粉大家庭」的私域經營祕訣

Jacky 用一句話來形容:

「大家會因為我而來,但會因為彼此留下來。」

當粉絲之間也能互相連結,才能形成真正有凝聚力的社群。這不再只是單向輸出,而是雙向甚至多向的交流。

他相信:創作者的價值,不只是輸出內容,而是凝聚同樣理念的人,讓粉絲與彼此之間建立連結,形成高凝聚力的社群。

這樣的社群,才是創作者的長期資產。

Img 8601 2

反脆弱心法:破壞越多,越能成長

Jacky 提出「反脆弱心法」,提醒創作者們不要被「創作者」這個標籤綁住,而是回到更本質的自我身份。

那些經歷過的破壞與挑戰並非是為了打擊,而是要看成是一種成長的養分。

Always take the most interesting path.

選擇最有趣的路,才能在不確定中建立韌性。

這樣的心法,讓創作者在不斷變動的演算法與市場中,依然能保持方向感與行動力。

結語:創作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自我重建

從Jacky 的創作者哲學,提醒我們:

  • 創作並不是為了取悅演算法,而是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反脆弱循環
  • 「能做什麼」是我們常見對自由的追求,但「不被什麼束縛」才是更高境界的自由。
  • 創作的真正價值,在於經歷 → 體驗 → 反思 → 分享 → 幫助他人
  • 不輕易在自己身上貼上標籤,才不會被任何平台乃至這個世界所設限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內容時代,Jacky 的心法像是一個指引:提醒創作者勇敢選擇最有趣的路,並在體驗與反思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