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最近,我看了一部日本戀愛實境節目《Offline Love 離線找真愛》。
這場實境節目的規則很特別:一群單身男女,在異國的城市中展開為期10天的邂逅旅程。
他們無法使用手機聯繫,只能透過偶遇與親手書寫的信件來表達心意、邀請對方見面,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回歸到了近乎原始的狀態。
這個節目讓我感到最觸動的地方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現在要聯繫上一個人實在太容易,只需要動動手指,一則訊息、表情符號、視訊就能快速地與人交流。
但,人與人之間是變得更加緊密還是更加疏離呢? 有時心裡想著一個人,想與對方聯繫時,是否反而多了些複雜的心情,變得更加難以開口。
那句很簡單的「你最近好嗎?」背後反倒多了許多考量與想法,擔心打擾到對方、害怕被忽略,最後打消了聯繫的念頭。
有時候,害怕主動聯繫,並不是因為不在乎,而是害怕這份心意得不到回應。
久而久之,這種猶豫和壓抑,反而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悄悄拉得更遠。
在《Offline Love》的設定中,想要聯繫一起共度時光的對象,只能透過親筆書寫的信件,投遞到對方的信箱中,被動的等待對方的回信。
送出去的信件甚麼時候對方才能收到? 收到後他會回應嗎? 這讓寫出去的每一字句乘載了更多的期待與溫度,把握每一次傳達想法的機會,盡可能寫下自己真正想對這個人說的話。
可以說,每一次的寫信,都是在經歷一場冒險,等待的過程,有更深刻的期待,伴隨而來的是更深刻的喜悅及失望,因為每一字句不只是資訊的流通,而是帶有份量的心意。
想想如果現在真要寫信,可能真的會想得更多,這讓我想到前陣子公司有個活動是可以手寫下想對同事們表達得感謝,因為便利貼不大,記得我寫寫改改了好幾次,每寫下一段文字都在想:「這段話真的能讓對方感受到我的感謝嗎」,原來當傳遞的形式有了限制,會讓人更真誠的看待每一次的表達。
或許,當表達不再那麼輕易,也意味著每一次傳達,都會與自己有更深層的對話。這種過程,反而讓我們更珍惜每一次能夠說出心裡話的機會。
少了手機,也改變了對周遭事物的感官,沒有 Google map,手上只有一本地圖指南,必須親自走訪想去的地點才能知道那裏的情況,才能知道那裏有沒有想要遇見的人。
觀察到很有趣的現象是,有時人們會選擇性的忽略見到的對象,不是因為討厭對方,也不是不想跟對方說話,只是缺少了一個必須交流的理由。但在節目中,即便是可能平時不太會主動攀談的人,也願意主動在街道上打招呼,只為了能夠跟對方說上一句話。
或許人們並不是真的冷漠,只是忘了原本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回想在日常生活中,好像我們都已經習慣了沉默。在路上遇到熟人,即使心裡有想要打招呼的念頭,卻常常只是匆匆點個頭或裝作沒看見。
這並不一定是冷漠,而是害怕太突兀、怕打擾到對方或是害怕被拒絕。這些念頭產生了一種隔閡,讓原本可以自在交流的人變得越來越疏遠。
漸漸的,我們學會了用冷漠保護自己,也錯過了許多可能只是輕輕一個招呼就能打開的連結。
那些未曾說出口的問候,或許也曾是別人渴望的一句話。
也許這是一個有劇本的節目,但對我來說,那不是太重要,即使有劇本也並不影響我所感受到的啟發。
重要的是他重新讓我看見可能早已在生活中被淡忘的東西,看見他們願意為了與對方見上一面,邀約共渡的時光,而願意堅持的等待、寫信等,這樣的過程很令人觸動。
真誠流動的溫度,不需要經過任何檢驗。
看完《Offline Love 離線找真愛》,更多時候在想:
我們到底有多久沒有,真正認真的,想與一個人靠近了?
也許在生活中為自己創造這樣的機會,不是為了得到甚麼,而只是單純的聯繫一個人。
可能只是一則簡單的訊息,一句簡單真誠的關心,都有機會在彼此心中留下一些甚麼。
看到這裡的你,腦海中有浮現想要聯繫或關心的人嗎? 不用想太多理由,只需要單純的一則訊息,或是真誠地問一句:「最近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