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30歲沒結婚該焦慮嗎?比起婚姻,更重要的是「先跟自己結婚」!


看著一起長大的朋友們一個個踏入婚姻的殿堂,有說有笑的婚禮場合洋溢著幸福氛圍;低頭刷到手機裡的戀愛KOL教大家如何在交友軟體展現優勢,讓好的對象不請自來;同桌許多未見的長輩親戚見到面即是詢問:「怎麼還沒結婚?」。好似年近三十歲,單身是種特殊身份,就算過得還不錯,還得為單身狀態的自己找個理由,才能向他人交代,以示感謝(多餘)的關心。爾後不禁自我懷疑,真的是自己不夠好?所以還無法結婚嗎?

如果你正因年齡、感情狀態而焦慮,不妨換個角度想——在結婚之前,更重要的是「先與自己結婚」,好好地與自己建立深刻的關係。本篇將帶著你一同破解催婚背後的思想、以及在踏入婚姻之前,你可以如何好好愛自己。

為什麼要「結婚」?是什麼在催促著我們?

唸書、上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退休…這樣單線道的人生闖關模式,成了普遍大眾的既定認知,若沒跟上步調,便容易被「善意提醒」導回「正軌」。然而,這樣的單線道人生路線還適合現代嗎?如果你正被外在的環境與身邊的人所影響,不妨向內探索,究竟是什麼在催促著妳要結婚呢?我們一同來關關破解,為自己開創新的副本吧!

1. 社會期待:傳統價值觀 vs. 現代選擇

「女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該結婚,男人到了三十歲還單身是不是有問題?」這樣的聲音從上一輩傳承下來,影響著我們的選擇。然而,現在的社會選擇更多元,單身不再等於失敗,而是能夠擁有更自主的生活模式。不想被過時的觀念影響,試著列出你的理想生活圖景,看看婚姻是否真的符合你的核心價值,而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

💡 破解方法:釐清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結婚是選修而非必修!

2. 自由 vs. 穩定:選擇越多,焦慮越高?

現代人的選擇變多了,但這並不代表一定要「選婚姻」。有時候,讓我們焦慮的並不是單身,而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問問自己:「我嚮往的關係模式是什麼?」「我渴望的是伴侶,還是來自社會的安全感?」當你對自己的需求有更清晰的認識,選擇會變得更輕鬆。

💡 破解方法:分清楚這是你的「想要」與「需要」?

3. 關係的深度:單身=孤獨?結婚=幸福?

很多人害怕單身,是因為把「孤獨」和「單身」畫上等號。但事實上,婚姻不一定能填補內心的空缺,反而可能放大內在的不安全感。因此,在期待另一半出現之前,與自己建立穩固的關係,學習獨處的樂趣,才是真正能讓你在未來關係中感到幸福的關鍵。

💡 破解方法:練習與自己建立深刻的連結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錢鍾書《圍城》

這句經典的語句,在婚姻主題上不斷地被提出。拆解看破這些外界的催婚聲音,我們漸漸了解,結婚不是人生唯一的成就,而是選擇之一,真正的重點是「是否與自己有穩固的關係」!那麼,該如何跟自己建立深刻的關係呢

在踏入婚姻前,先「跟自己結婚」!

Ffff
圖說:Sologamy 跟自己結婚,是近期興起的概念,解放婚姻傳統觀念!

Sologamy」是一種近年從西方興起的概念,意指「與自己結婚」,逐漸傳至亞洲,在日本又稱「自分婚」。許多日本女性選擇舉辦「自分婚」,雖不具實際法律效益,但過程一點也不馬虎,從拍攝婚紗照、購買戒指,甚至舉行儀式,都是在勇敢向世界宣示:我愛我自己。

例如日本女優紗倉真奈曾公開舉辦「自分婚」儀式,在婚禮上向自己宣誓:「我要讓自己幸福。」印度近年也有女性選擇「自婚」,遵循傳統婚禮儀式,正式宣告與自己攜手一生,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她們的行動傳遞了一個訊息:婚姻不該是屈從於社會期待,而是對自己深刻的承諾。

是呀,結婚並不是滿足社會期待!而且,每一段關係都是與自我關係的延伸,在還沒有遇到適合對象之前,跟自己好好相處不是很棒吧!

延伸閱讀:

30歲前踏入婚姻,在關係中重新找到愛自己

編輯雅媛本身在26歲就踏入婚姻,領取人妻身份證。在身邊友人紛紛結婚、懷孕時,我已走過新婚的浪漫,正在深刻體驗育兒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曾經我以為進入婚姻,就是一種解套,如同童話故事裡的公主,結婚後就是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真正進入婚姻,我才開始重新檢視與自己的關係。

日常作為妻子、母親…等,習慣將自己的需求擺在後方,以照顧他人為優先。久而久之忘記自己的想法與真正需要,不斷地隱忍和說服自己,而這些沒有被看見的情緒,就成了溝通的衝突火花!直到多次的情緒大爆炸後,才讓我正視到,在任何關係中,最重要的是與自己的關係。這也讓我毅然決然踏入身心靈的探索,讓覺察遍佈生活的每一刻,並讓我得以現階段能夠支持更多在婚姻中感到焦慮無助的媽媽們。

也想要建立與自己的深刻關係,一對一諮詢:覺醒媽媽療癒之旅,陪伴你梳理心裡的矛盾、焦慮,重新找回對生活的主控權!

不急著結婚,好好愛自己的五個小妙招

在進入婚姻關係之前,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吧!與你分享五個在日常就可以做的方法,幫助你與自己建立更深度的陪伴!

Grege
圖說:跟自己的關係,是一輩子最重要的投資。五個小方法陪你深度陪伴自己。

❶ 與自己深刻對話,讓內心有處可去

最懂自己的人,就是你。

每天花些時間與自己對話,例如寫晨間日記、錄語音日記、或給自己寫信,聆聽內心真正的聲音。這些都是幫助你可以與自己建立更深的連結,透過過程挖掘更多自己的深層想法,這也能幫助你了解自身想要的關係是什麼樣的狀態與形式。

❷ 與自己親密約會,讓心靈感受豐盈

有些行程,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去!

偶爾看見些孤單指數行為,但其實當只有一個人時,反而不用在意他人的想法,更能自在地說走就走,全然以自己的喜好安排,無論是獨自去看場冷門電影、欣賞一場展覽、品嚐一頓精緻的餐點,這都是與自己的親密約會,讓心靈感受輕盈與豐盛!

❸ 培養熱愛的興趣,讓靈魂擁有歸屬

你的熱愛,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許。

每當學習一個新技能,都是在發掘不同面向的自己。不論是寫作、瑜伽、烹飪,在多方嘗試中,找到自己的熱愛,讓自己沉浸在熱愛的事物中。所有你想嘗試的事情,只要有你的喜愛即可,不需要他人的允許,以及時間的限制。讓熱情填滿生活,而不是等著另一半來填補生活空缺。

❹ 與身體好好連結,讓健康成為一種愛的展現

身體,是靈魂的殿堂!

你的身體是你能夠在這個世界好好體驗容器。花些時間與自己的身體連結,像是練習瑜伽、舞蹈、健走,透過運動感受自己的身體,讓健康成為一種自愛的方式。當你的身體愈加地有力量,你也會感受到自己的自信心更加增強喔!

❺ 遠離消耗的關係,讓世界只剩溫暖

你很珍貴,只值得愛你的人陪伴你!

有意識地的遠離消耗自己能量的人,勇敢說「不」!畫出適當界線,在人際關係上進行斷捨離,也是讓真正愛你且支持你的人來到生命。擴展更適合你的交友圈,讓身邊的人都能夠相互砥礪與成長!

延伸閱讀:別再委屈當個濫好人!「堅持個人界線」是打造健康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Dfff
圖說:結婚不再是人生必須的選擇,愛自己才是一輩子的必修學分。

愛自己,是一輩子的約定

在我透過一對一諮詢陪伴180多位個案在梳理情緒、挖掘信念的過程中,發現到許多人都習慣性地將「別人說…」「應該要…」讓在自己的渴望之前。當我們看穿了社會的枷鎖與框架,便可以有意識地去選擇是否要照個「常規」來前進。

單身或未婚,從來不是一種遲滯的狀態,而是一種選擇。它給我們時間、空間,讓我們有機會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在需求,學會與自己相處,甚至發現,原來幸福並不必然來自一段關係,而是來自於我們如何對待自己。

與其盲目地進入婚姻,不如先跟自己結婚。這是一份對自己的真心承諾,承諾未來不管發生什麼,都會好好照顧自己、愛自己。你不需要另外一個人來填滿人生,因為你早已是足夠完整的了!

延伸閱讀:擁抱混亂中的美:不完美的日常如何找到安定?五種日常練習跟內耗說掰掰!

<專欄介紹>

專欄介紹:媽的多媛宇宙

SOLER MAG 文章IG 覺醒媽媽療癒教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