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想陪伴孩子,但我還有工作要做…」
「想要把時間花在事業的我,對孩子而言是不是自私的?」
「當了媽媽後,只能圍繞著孩子打轉嗎?」
看到這篇的你,這些是你的心聲嗎?同時擁有著多元的身份,像是媽媽、自媒體創作者、工作接案者…等,這些心理上的掙扎,有著自我對於事業上的成就追求,也有著想成為一位好媽媽的內在期待。
但是,當我們瞻前顧後、無法聚焦,就是將自身的能量分散,反而無法專注在此刻。與其任由焦慮擺佈,不如勇敢直視,在多重身份下的這份罪惡感心情,其源頭究竟是什麼?
今天編輯雅媛將透過自身經驗,與你分享如何破解焦慮的信念、梳理罪惡感,讓焦慮轉為助力,將罪惡感化身為驅動力,在多重身份之中找到平衡。
在雙薪家庭愈來愈普遍的社會中,媽媽的角色不再只是待在家裡相夫教子、打理三餐、專注於育兒,而是同時需要擔任經濟來源的重要角色。然而,在精力與時間有限的狀態下,不得不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取捨,這使得焦慮如影隨形。
編輯雅媛在過去仍是上班族時,也正因為身份的轉換,在產假休完之後,接續著六個月的育嬰留停假期。讓自己修復生產後的身體、專注育兒、並給自己更多時間調適身份的轉換。但在這段時間,這段時間的焦慮也不曾缺席。母職與自我實現的期待交織成錯綜複雜的結,讓初為新手媽媽的我深感壓力。
與其一邊內耗,一邊焦慮,不如好好的來感受自己的信念究竟是什麼?能夠有什麼方式可以好好的表達。以下是我的經驗,幫助我看見負面情緒背後潛藏的信念。
情緒是內心的信號燈,當我們感受到焦慮或罪惡感時,背後往往隱藏著未被解決的信念或未被滿足的需求。透過自我對話的「五個為什麼」,逐層剝開情緒的表層,直達內心深處,找到真正的癥結點。這樣說可能有點難想像,我以過往的真實經驗來舉例:
情境:當工作加班時,我讓孩子陪在辦公桌旁,面對著工作即將到來的死線,同時對身邊等待我下班的孩子很有罪惡感。
這個練習幫助你發現情緒的根源,並重新定義自己的信念,若你願意,仍可以繼續的向自己詢問「為什麼」來釐清梳理,將原本打結的毛線球慢慢拆解開,釋放不必要的壓力。
若你無法自行拆解焦慮毛球,雅媛的一對一諮詢:覺醒媽媽療癒之旅,將可以幫助妳梳理信念、重新聚焦在妳想要前進的方向,在事業與家庭之中重新找到平衡!
很多時候,我們是身處在一個角色中,卻擔心另一個角色的責任。在為事業打拼的當下,卻當心著孩子的狀況,從中拼命去尋找自己失職之處,好似需要用罪惡感作為自我懲罰,才能緩解因為無法陪伴孩子的那份焦慮。但這種自我懲罰中就會把自己推入深淵,與其讓罪惡感支配生活,不如重新定義每個角色的標準,接納自己不完美的狀態。
你可以這麼做:
要知道這並沒有標準答案,也會隨著生命階段的不同,而有彈性的調整,當你了解角色的核心任務之後,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自我要求。放自己一馬,會過得更開心!
「Me Time」即是完全屬於你自己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放下其他的角色,只專注在與自己的連結!這段時間不需要長,但必須專屬於你,讓你有機會重新連結內心,為自己回血充電。
你可以這麼做:
對我來說,每日上午的書寫靜心是屬於我的Me time,這段期間我會確保不被打擾,讓我透過文字來排解內心的壓力,在一筆一畫之間,讓自己的思緒更加的清晰。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進而更有力量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我們其實不需要逼迫自己成為神力女超人,我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也因此沒必要將所有的責任的攬在自己的身上。承認自己的精力與時間有限,尋求支持並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智慧的選擇。你可以這麼做:
這些夜奶、半夜驚哭、孩子調皮搗蛋、學校腸病毒的突發停課…等的經驗,其實都是「期間限定」!雖說在當下還是會覺得很慌亂,又同時肩負其他身份的責任讓自己感到十足焦慮,但明白一切都有期限後,其實每個當下都是一期一會的體驗!
以我為例,在過了嫩嬰時期的哭哭睡睡拉屎喝奶,看著眼前活蹦亂跳的三歲男童,還是會懷念抱在懷中的北鼻時期。深深感受到孩子的成長真的是瞬間的事情。
而在事業上的自我追求,最大的內在動機,除了自我實現,也包含希望給予自己、家人、孩子更好的生活品質。也因此隨著孩子成長階段滾動式調整自身的生活模式,當我們明白這一切都有期限,就能更珍惜當下的每一刻,而非執著於未來的焦慮。
你可以這麼做:
我也很常如此提醒著自己:「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的事業也能因為我的專注而更有價值。」在每個階段好好體驗當下,讓每個角色都能活得更有充實有意義。
擁有多重身份有疲憊、也有幸運,正因為有如此多種的身份同時進行,我們才得以在人生中,體驗到各種酸甜苦辣、以及在這些身份裡才有的深刻體悟。並在這些體悟中,又認識更多面向的自己,與自己更深的貼近與連結。在還沒有孩子之前,我也根本不會想到,自己會是在地震當下,抱著孩子就往外衝的百米快速跑者(老公被拋在後頭,真是抱歉啦~哈)。意識到自己原來有這麼多潛藏的可能性時,也是生長出更多的勇氣,向更多的未知挑戰!
而這些焦慮與罪惡感,都有著最深的自我渴望!破解並梳理其中的信念,或許你會發現,也許你正在做的事情,並非你最渴望做的事情,而讓自己有個機會可以調整、改變,活出你更喜歡的人生喔!
[wp_ulike]
[addto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