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無論是學習新技能、職場成長,還是創業副業,大家都希望能夠「立刻見效」,但這樣的思維模式往往讓人迷失方向,甚至阻礙真正的長期進步。
過去我曾經在快節奏的新創環境中工作,體會到透過短時間內的高強度投入來獲得快速回報的文化,最終發現這種方式難以持久,甚至有更多的內耗與焦慮,對職場的人事物感到迷失。
當我選擇進入不同的職場文化環境後,即使依然講求效率與快節奏的合作模式,也存在各種壓力,但是能夠明確知道現在該如何往前,也更加能夠知道累積的核心能力對自己的幫助,我才真正體會到:成長不必快,但至少一定要穩。
這篇文章將聊聊「短期心態」如何影響我們的步調與選擇,並分享三個穩定成長的核心策略,幫助你建立長期穩定的個人成長模式。
短期心態(Short-term Thinking) 指的是過度專注於立即見效的成果,而忽略長期積累的價值。
這種思維在許多情境下都能見到,例如:
短期心態的問題在於,它讓人過度關注結果,而忽略了成長過程的價值。別誤會!這可不是說結果不重要,而是比重的問題,過於以結果為導向,比較容易因為未達標而有更大的挫折感,甚至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好,逐漸或甚至瞬間失去動力而放棄。
許多人因為短期心態而陷入以下困境:
在學習與職場發展中,過於關注結果導致,更容易被「速成」的觀念吸引,例如:「學 Python 30 天從入門到精通」、「如何 3 個月內成為專案經理」。
這些策略沒有不好,好處是能夠幫助快速的從0-1,缺點則可能因此滿足,忽略接下來1-100的累積才是真正的開始,長期下來自然難有競爭力。
每次講到這邊,就自然的會想拿社群為例,沒辦法,現況就是你我都能在這些媒體上看到快速竄升起來的人,有著「一年內收入翻倍」、「自媒體翻轉人生」等基本上完全屬個案的故事。
這些案例確實能夠激勵人心,提供在努力路上的人堅持下去的動力,但卻也不知不覺將這些個人的成果作為自己的目標,打亂了原本自己的步調,頻頻的改變方向,哪裡是趨勢就往哪走,最後真的累積到的都很表面。
最近看到一句話是說「別再傻傻的努力,要聰明的努力」,說得很好,但是誰又能知道哪一個選擇是聰明的呢?多半是以結果回頭來賦予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屬看著後照鏡開車的論調。
實際上這反而讓人不禁對現在「好像沒有明顯進步」的自己產生懷疑,因為那個能夠讓自己回頭述說成功故事的結果還沒出現,內心便更加焦急,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條路。
「誰能預測及保證那個取得成果的時間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唯一可知的只有每一天的行動。」
短期心態的人,容易高強度投入一陣子後,因為沒看到成果而放棄。相反,長期積累則像複利,即使每天只進步 1%,一年後的成長將是驚人的,不過我覺得還需要加上一個條件是「先釐清一下投入這些事情的目的。」
短期爆發的模式,通常只關注短時間內的高強度投入,而忽略長期目標。例如,在短時間內強行塞入 1000 個單字,可能會在幾週後遺忘大半,因為這種方法缺乏穩定的學習系統與驗證機制。
但如果學習方式本身與長期目標綁定,例如為了通過語言檢定,設定明確的週期性輸入與測驗機制,那麼這樣的累積才真正有價值。
例如:
這樣的轉換調整,讓投入有明確目的、週期性並包含檢核機制,更能夠讓累積的價值被自己看見與體會。
關鍵心態轉變: 成長應該像存款,而不是賭博。
短期心態的人容易過度關注「結果」,例如:「什麼時候能賺錢?」、「什麼時候能升遷?」。
相反,穩定成長的人更關注「行動」,如:「我今天做了什麼對未來有幫助的事?」
例如:
關鍵心態轉變: 專注於每天的行動,而非結果,長期來看結果自然會顯現。
短期心態的人,往往會頻繁更換方向,導致什麼都沒累積。相反,穩定成長的人會定期檢視自己的方向,但不會因短期的低迷而頻繁變動。
策略:
關鍵心態轉變: 長期的耐心,比短期的興奮更重要。
成長不必快,但一定要穩。
短期心態讓我們焦慮,讓我們過度關注立即見效的結果,其實每天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穩定的成長,就已經成功了,如果抱持這樣的思維,我想是可以大幅減少讓自己內耗的追求,內心也會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