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今晚,我想來點深度放空

相信你跟我一樣,雖然不敢說很瞭解自己,但是對於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適合什麼總能說出幾樣,對吧?原本的我熱愛咖啡,享受香氣四溢的磨豆與沖泡過程;也享受咖啡液的色澤與牛奶融合的瞬間。

喜歡在冬天時把牛奶打泡嘗試拉花,喜歡在夏天時把濃縮咖啡結成冰塊換換口感。不過就在這兩個月,我發現自己有一個非常重大的轉變:原本習以為常的coffee break,最近居然開始會心悸、不適。除了驚訝自己的改變與陌生,更發現好像又到了「該好好沈澱與自己相處」的週期,重新認識自己了。唯有這樣,才能更加認識自己的內心。

隨著宅家防疫成為日常,我們雖然有更長的時間與自己相處,但不見得有好好關注過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學習、花更多的時間吸收、花更多的時間娛樂。我們學會安排更多行程讓自己不無聊,卻鮮少花時間做「深度放空」。

2 3

與自己來場安靜的獨處吧

說真的,我從小就不是一個會「發呆」的人。我不知道如何不做任何事情、純粹的放空發呆。好像總是按耐不住寂靜,總得安排件事情讓自己分神。即便是看看不是很有興趣的綜藝節目、或是反覆滑著沒有新內容的社群帳號,也不願意停止輸入新的刺激到腦中。而一直到當兵,我才第一次獲得轉變。

當兵的過程很漫長,最不習慣的並非體能的操練,而是必須長時間的保持安靜並與自己相處。無法東張西望、無法交頭接耳,能做的就是放大知覺感受外在,同時也更加意識到自己的「意識」,與之共存。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第一次體會到原來自己的意識多年來是如此得喋喋不休,好像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所以必須把握機會跟我說個不停一樣。說起來很好笑,當兵的那時候明明時常需要保持安靜立正,但腦內的聲音卻陣耳欲聾。

我發現如果長時間忽略迸發的思緒與意識,只管不斷的輸入新刺激到腦中,意識就會像個急躁的孩子無處釋放自己的反饋。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坐立難安,無法獲得平靜。

「深度放空」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從那之後起,便了解我需要學會「深度放空」。深度放空並不是單純的「發呆」,發呆只能讓你意識到「思緒的狀態」,從而判斷是不是該來讓思緒放電。

然而,為什麼要做「深度放空」呢?如同開篇所說的,我們會隨著外接刺激與環境改變想法,不知不覺間,可能成為自己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而隨著「深度放空」,能夠定期與自己的意識同步,除了更加認識內心,也更能夠不慌不亂的面對這個世界。當我們與內在同步時,更能夠順應內心,避免自己掉入隨波逐流的盲目陷阱。

3

五種深度放空的方法

深度放空的方法有很多,唯一不變的是最後都是獨自進行。接下來我將想五種不同的放空重點,分別説說他們各自能夠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感受與體驗。

清理:斷網寫日記

不論你平常是否也寫日記的習慣,我都很推薦你在必要的時刻用「書寫」的方式輸出腦中的思緒。把一個個點子、碎片化的想法或反思都逐一記錄下來,在書寫時大可不必追求語意通順或辭藻華美,把這方法想成純粹的「清理暫存空間」,同時也能在其中了解到內心的真實感受。不須抗拒或需擔負責任,只需要讓蠻藏已久的想法浮出水面即可。

觀察:戴著耳機吹風散步

這是我最喜歡的方法。夏天的夜晚總是煩悶,隨著午後雷陣雨沖刷掉炎熱,正適合戴上耳機出門快走。雨後的味道充斥著街道,不多不少的提醒著自己深深吸氣再吐出,選擇一條相對平穩的人行道,想像一根線從頭頂拉起,沿著脖子到脊椎再到腳跟,讓你能夠輕快的往前邁開步伐。觀察擦身而過的人、觀察附近新開了哪家店面、觀察哪家麵包店總是有更多的

人潮、觀察附近的小貓是否安好,作為一個觀察者,只需要將注意力投注在瑣碎的日常畫面即可。

放電:重訓或有氧

平日累積的焦慮與煩躁如何釋放?找一個能盡情放電的運動是最適合的。有些人喜歡跑步、有些人喜歡飛輪,或是剛好有固定重訓的習慣都非常適合。讓自己的肌肉盡情延展與收縮,讓自己大口喘著氣,釋放平日裡難以渲洩的壓力。

療癒:重複性操作

你應該聽說過草間彌生對吧,著名的圓點畫就是她療癒自我的一種方式。重複性的操作能夠療癒、安定內心,因此我們也能挑選一個重複性高的事情來做深度放空,例如纏繞畫、著色本都是不錯的選擇。很神奇的是,因為幾乎是同樣的步驟,所以既能夠專注投入,同時也能夠深度放空。親自嘗試後,你會發現到其中療癒的滋味!

收穫:獨自探索城市

最後的深度放空提案,是安排一個只有大方向的城市探索日。選擇一間咖啡店,在悠閒的吃完早午餐後,漫無目的的在附近探索不同的城市風貌,隨著直覺閒晃,看看巷弄間暗藏了什麼樣的小店。而最重要的,是在歸途時回想這趟獨自探索城市的旅行的收穫是什麼。是幸運坐在喜愛的窗邊的位置享用早午餐、或是無意間發現的小書店、又或者在路上拍到一張可愛小貓的照片。帶上這些收穫回到家,享受深度放空後的一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