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ife is the way you influence!
讓生活風格,成為你最自然的影響力
引領自媒體世代的時尚生活趨勢媒體
- 登入
- 註冊
我在今年離開了原本是我很嚮往的遠距工作職場,很幸運地由貴人引薦介紹了一些接案機會,可以說自然的就進入到了自由工作者的階段。
自由工作與先前遠距工作職場,在工作形式上並沒有太多的不同,自由工作者會更具備極強的靈活性與自主性,不過,對我而言則會更明顯的看見「生存挑戰」的議題。
主動性是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因為現實是,案子其實不會自己來找你,我是相對極少數應該是非常幸運的人,一開始就有貴人介紹機會給我,實際上多數一開始的接案者,都很需要極強的主動性及彈性,積極的透過各大接案社團、接案平台尋找機會主動出擊。
即使很積極的去尋找機會,以市場上比較容易理解的設計接案來說,其實競爭也相當激烈,真正能夠穩定有案源的接案者絕對不會跟你說的實情是「他們的弱連結很穩固」。
多數能夠活得很好的接案者,過去基本上是有在職場打滾一段時間的,我相信極少數是在完全沒有職場經歷背景下,一出來接案就可以獲得很穩定的案源,因此過去在職場上面建立的評價、品質、關係,都在成為自由接案者的那一刻開始成為收入的關鍵。
想稍加補充,其實經營自媒體有段時間,可以發現有不少人經營的主題以及獲利方式與過去的職場領域沒有直接相關,多會以業配或分潤的合作機制獲益,不過老實說,這對我來說不太屬於穩定案源的範疇,尤其是對大多數人。
能夠真正享受到自由工作帶來的好處,首先我覺得重點要先放在「務實」,眼前需要穩固的是現金流,稍微想像一下就好,過去若在職場上的職責距離「錢」比較遠,不需負擔業績壓力,在進入自由工作後將會很快面對到「收入」議題。
因此關鍵在於「生存基礎」,這邊給即將或響往成為自由工作者的人三個必須先確認好的問題
上述是很容易會被忽略基本問題,自由工作者猶如一間一人創業公司,特別適合已具備專業技能並且有穩定客源的人,相反的,在還沒有確定該如何生存,後面將會面臨到的是現實層面的壓力,原本職場最多是8-12小時的壓力,沒具備該有觀念、能力與心態的自由工作者猶如一間7-11,不過,請讓我再多補充一些。
聽起來是不是在勸退!?
絕對不是的。只是希望能夠幫助想要成為自由工作者的上班族,避免只因單純的職場倦怠,被「自由」、「遊牧」等美好詞彙吸引,忽略其中需要付出的潛在代價,在沒有想清楚的狀況投入。
沒有成為自由工作者是否代表沒能力?
雖然前面提到這是猶如「創業」的選擇,但我們真的很難說創業代表能力好,每種職業需要具備的能力點數不同,如果單純以職業取向來評斷是很不理智的,只要理性一點就不會被社會的氛圍與言論影響,獨立思考很重要。
自由工作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這與個人的背景經歷、階段目標和心理狀態環環相扣。身邊確實有些朋友在自由工作領域活得很不錯,只是對於現階段的我而言,職場會更符合我對長期發展的期待。
這段經歷不僅讓我更務實面對現實中的挑戰,也讓我對人際連結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些都幫助我重新審視過去在職場上建立的資源與人脈,並找到如何在未來更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源的方法。
這是我在面試過程必定會被問到的一題,面試官非常好奇我為什麼想要離開這麼彈性又自由的工作型態。
即使遠距工作和自由工作是許多人嚮往的職涯,我依然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其實我幾乎是感受不太到所謂的「自由感」,不管是遠距工作職場或是後來的自由工作經歷,現在的我認為自由工作,意義上應該不局限於「形式」,而是「工作本身」。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期間,讓我有比較多時間讓好好思考和盤點過去的背景經歷,再加上 AI 的出現讓我看到許多產業正在一個轉型期,這樣子的一個契機反而讓我對產業有躍躍欲試的想法,更希望能夠結合自身的核心優勢,去近距離的參與產業的轉型。
此外也正因為經歷過,所以我更加清楚,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者是自僱者,是需要更加具備生存的靈活性與心理素質,也可以說是創業家精神,我真心相信這些反而是許多想參與進來的人,幾乎沒有意識到的部分。
你可以成為任何角色,但不一定非得是現在。
自由工作與職場的最大不同點是目標與需求的改變。那段期間我經常反覆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逐漸體會到的是,所謂自由工作的定義不該只局限於形式上的自由,而是「接觸與累積的自由」。現階段我渴望的是能夠參與到當前的產業轉型,探索不同技術與產品應用,更重要的是希望讓自己過去的經驗與專業能力發揮到最大。
這樣一來,自由工作可能相對來說,不管是在產業面向與市場轉型經驗上,對現階段的我來說,無法滿足我的期待,重新回到職場會是更符合我個人需求的選擇。
我不否認形式上的彈性帶來的種種優勢,不用通勤真的非常省!初期非常有感!
回顧過去的經歷,我發現了三個關鍵點,幫助我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核心優勢與下一步的方向:
提供大家在回顧時可以思考這三個問題——你擅長且累積了哪些經驗、你過去很投入且很有收穫的部分有哪些、你看到什麼樣的未來機會想嘗試。
實際上不會是一開始回顧就必定能夠有所發現,所以別覺得當下一定要得出什麼結論,沒有想法也是一種結論,我的做法是直接去找有經驗的人請教,再回頭盤點過去的經驗,逐步地拼出一個現階段相對清晰的輪廓。
逐步明確目標
很少有人能一開始就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接去做、去體驗看似能解決不清楚目標的情形,讓自己得以快速向前,但卻隱藏太多風險,因此實際上可透過以終為始來幫助我們思考目標,而關鍵不是立即就要想得足夠清晰,而是先「在模糊中盡可能具體」才是比較貼近現實的方式。
目標是在過程中逐漸具體,而要進入過程之前,也需要一個相對模糊的目標作為前進的指引,如此反覆迭代找出越來越清晰的目標輪廓。
例如,當時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在年底前成功轉職」,隨著準備工作的展開與更多的思考,這個目標逐漸具體化為:「找到符合我專業背景且能參與產業轉型的職場機會」。為了讓目標更加明確,我會在拆分為幾個條件:例如,職位需能發揮過去累積的技能,合理且契合當前階段的職場條件,具備產業發展潛力,並期望能與我的長期職涯方向相符。
利用反向排程
將目標拆成階段性里程碑,例如以下只是其中一版的簡易計畫
這些里程碑的設定,會根據實際的狀況適度地做調整,當時我初期投遞履歷的數量其實並不多,面試邀約不如預期順利,因此除了可能再投遞數量上要增加,同時也需要檢視履歷是否需要調整,或者再投遞的方式上做點改善。
有發現到嗎?里程碑的目的是讓自己有個方向前進,發現哪裡出了問題,開始想辦法調整。
沒有一開始就完美且一成不變的計劃,變化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階段性最好的計畫。
這段轉職經歷讓我更了解當前階段的我想要的是什麼,也認知到職涯選擇背後的許多可能,並對於如何透過逐步明確目標來提升行動力有更多的體會,不管形式如何,目標都是要找到能夠持續成長並創造價值的環境,這是我在探索過程中最大的收穫,也是接下來持續努力的方向。
「有效的方法」真的可以事半功倍,幫助我努力在對的方向上,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即使有了方法也真的無法保證一定能夠看到成果,過程中的行動計畫與持續的執行支持反而也是關鍵。
因此如果沒有階段性的里程碑作為指南,在每一個階段先看到成果,並根據現況進行調整,是非常容易虎頭蛇尾,也很容易因為挫折而停滯不前,這是我在這次的轉職過程當中非常深刻的體會。
很多人其實不缺方法,而是缺乏具體且可調整的執行計劃,甚至是行動力。
如果你當前希望擺脫停滯,有個想要達成的目標,好像都知道該怎麼做,卻總是無法行動,可以先來了解我的【一週行動力改變計劃】 服務。
加入排隊名單,將於 12/23 統一發送排隊專屬優惠及預約連結給您。
這項服務的目標只有一個,給自己一週的時間,提高你的行動力,達成一個具體的微小目標,快速突破拖延困境、提升執行力。